【#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脑科学与课堂》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脑科学与课堂》读书心得
2022年寒假校长推荐全校老师共读《脑科学与课堂》这本书。从第一遍的感觉晦涩难懂,由于精神懈怠,有一种读不下去的感觉。在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之后越读越喜欢,还想再多读几遍,通过多次地阅读,也注意到了很多平时觉得解决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这本书中都有明确的答案,平时没有思考到的问题,书中也提供了非常有实践价值的案例和途径,这对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讲述了怎样结合现代脑科学研究,把认知神经科学的发现应用到教学过程去,指导在学习中如何科学用脑,科学地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地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提升课堂效率方式是我们特别需要的,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特别有意义。读了这本书,我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学习真科学,拒绝伪科学
书中第一章讲述了教育者应该了解的神经与认知科学,要学会打破解神经科学中的迷思。能够实证的知识,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才能够用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比如,训练左脑,右脑,错过关键期,学习发展就会停滞等,这些被大众广泛传播的知识其实缺乏科学的证据,很多教师没有认清这些神经迷思甚至成为这种伪科学的传播者。这些所谓的“知识”似乎言之成理,老师们也无法验证,于是乎就人云亦云,跟着别人做,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作用。作为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更理智对待与正确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知识,不能被一些“伪知识”带偏。
而书中的经科学验证:“人的大脑拥有发生无数变化的能力,并且其改变的过程会持续终身”,这个观点才是我们树立教育信心的核心思想。这也是终生学习的理论依据,保持不断的学习,让我们的大脑持续处于发展状态,我们才会越来越优秀。这个观念也让我认识到不要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差生通过努力也能变得优秀。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需要给学生创造多种教育契机,鼓励学生不断改变自己,从现状走向优秀。回顾自己接手六年级4班的例子,就是暗中契合了这种思想,以班级精神建设和核心,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运用真科学,拒绝凭感觉
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为学习营造积极情绪氛围,这一点也是我平时思考得不够,但是却在实践中尝了甜头。我们经常会花心思思考如何传递知识,却很少花时间关注学生的情绪。当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压力对于学习的消极影响,而积极的情绪能提升我们的学习
成绩,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尽量营造积极的,快乐的,有目的的学习氛围。
教育需要引领,班级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为孩子的成长营造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我们班的文化是以“山高我为峰”为核心理念,激励每一位孩子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利用美化班级文化墙的契机,把“山高我为峰”的理念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在补充作品,完善班级布置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一步一步接受、理解了这个核心理念。《相约绝顶看风景》小诗,我们不仅赋予了它形式上的意义。在内容上,我们故意留下一小节空白。朱秀琼老师让孩子填诗,让孩子在诵读、填写中领悟到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我们以班级文化介绍为抓手,朱老师把班级文化解说词放到班级群里,用pk赛的方式挑选出主持人,反复地解说,耳濡目染中把班级精神长在孩子们的心中。在班级文化布置检查中,我们的检查老师认真配合,全程认真聆听孩子们的介绍,为我们教育孩子而出力。卢校长还提供机会,让班上的孩子为专家们讲班级精神。这些都让孩子们骄傲和自豪!
在班级精神软文化建设上,我们班优化了上、下课的口令,上课时,男同学口令是“山高我为峰”,女同学口令是“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下课时,老师的结束语是“学习的时光是快乐的时光,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放假时,老师的感慨是“哎呀,又有2天看不同亲爱的同学们了,好舍不得哟……”通过这些师生间共同的语言,师生逐步达到默契。
环境改变人,要改变一个人,就需要重塑他的成长环境。班级精神的建设,不针对任何一个单独的学生,却对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积极、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实践真科学,反思老经验
《脑科学与课堂》这本书让我反思比较深入地还有设计学习体验这方面的内容。以前的教学设计都是根据教参、别人的教案来的。学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让大家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设计,假期给老师的任务是用“逆向教学设计”的方式设计教案。在完成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就经历了反思的过程。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传授细节会带来混乱,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带来知识。”而我们以前的教学设计中强调的是“细化、具体化”,恨不得把每一个课堂上要讲的话都写上去,认为那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那样的备课才是认真的,殊不知这才是走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死胡同。
在阅读《脑科学与课堂》过程中,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给学生呈现整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以前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沟通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课堂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生成出来的。我们课前需要准备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计,但不
意味着就可以把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规定出来,如果照这个样子进行教学的话,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在这样死板的环境中学习。学习是生成的,每一个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积累、兴趣、习惯、关注点的不同,同一个知识点,同一堂课,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这样的课才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 四、深化真科学,发展老方法
书中关于“重视评估”的部分引起了我的深入反思。学习这部分内容,就让我再一次思考,评估还需不需要,评估还重不重要。书中介绍:“研究证明,反馈是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有力工具。”评估促进学习,正确的反馈频率和及时反馈,都能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科学结论,让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发扬光大。
教学过程中的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课堂上的反馈重在及时,及时的反馈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合适,策略是否优化。学校里正进行的“三课四学”研究,四学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评估方法,更多评估的标准,更多元的评估内容。新知识的反馈重在正确,学生学习之后,能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有了错误能不能及时改正,这是学习成绩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升就是改变自己的错误,我们是在改错中提高”。原来我们课堂评价的研究也很有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在细读了评估的意义之后,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评估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进行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现在,“减负”的呼声甚嚣尘上,大有一副只要学习有作业就是十恶不赦的架势。作业提学习评估的重要手段,测验也是学习评估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科学的方式方法,而不能在不正确的社会舆论中随波逐流,失去了教育的应有这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