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欢迎阅读!

51、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3、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一体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星期六,四(一)中队的队员们要去做小小志愿者(出示P85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还知道文具盒每个29元,一个笔记本5元,一支钢笔8元。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学数学不仅仅要能发现问题、整理信息,也要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
生2:还可以问,卖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3:买40本笔记本多少钱? 生4:卖30支钢笔多少钱?
生5:根据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买这些礼物一共需要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需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 (1)独立试做,初步感知
师:不要急于回答,请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谈想法。
生1:29×10=290(元)。29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用乘法计算,所以就是29×10=290(元)。
师:听懂他的想法了吗?谁再起来说一说?
生2:因为一个文具盒师29元,29元就是它的单价,他们一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算式就是29×10=290(元)
(2)再次试做,对比发现
师:买40本笔记本又得花多少钱呢?再做做试试。 学生做题。
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独立试做文具盒和笔记本的总价,既是对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一种反馈,同时也因单位的不同而为后面概括归纳数量关系做了铺垫。] (3)合作交流,梳理建构
师:刚才我们是用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也就是文具盒的“单价”,乘要买的个数,得出了总价钱。 (提示)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买的个数=总价钱
在日常生活中,像每个文具盒的价钱、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一般叫作“单价”(板书:单价),而要买的个数就叫作...... 生1:个数。
生2:数量。因为文具盒是论个,但本子论本,所以不能叫个数,而应该是数量。 师:对于她说的理由,你认为怎么样?
师:是啊!正因为如此,我们再平常生活中,一般把个数、本数、支数,还有......都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就叫作数量。(板书:数量)
用单价乘数量,所得的结果就是总价。(板书:总价) (4)活学活用,巩固理解
“单价×数量=总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自主练习1),先自己在心里说一说,哪位同学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
师:如果要买3瓶可乐,应该怎样列式?根据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2×3=6(元),根据的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师:橙汁、桃汁和梨汁呢?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生组内说,老师先后参与到两个小组里。)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注重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同时也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
(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60元,一共用多少钱? 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 )
(2)学校买排球共花了240元,每个排球60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 ) (3)学校买4个排球花了240元,平均每个排球多少钱? 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 ) 2、先解答,再写出题里的数量关系。
(1)每袋面粉73元,买4袋面粉一共要多少钱?
(2)学校用3088元买了8张电脑桌,平均每张多少钱? (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608元,每个76元,买了几个鼓?
3、小胖去文具店买文具,不下心把购物发票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笔记本每本多少元吗?
物品名称 笔记本 钢 笔
单价 75元
数量 6本 1支
总价 183元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谈收获。
板书设计: 51、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m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