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_0》,欢迎阅读!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是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当中重要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真题,给大家系统的梳理一下这部分知识的常考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能有所帮助。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源于经典实验:迷箱实验。箱内放进一只小白鼠,并设一杠杆装置,小白鼠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小白鼠按压杠杆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小白鼠就能吃到食物。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进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根据迷箱实验,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即先有刺激后有行为;操作性行为即先有行为后有刺激。这也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区别于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根源所在。因此斯金纳提出了强化规律: 1.强化: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小明考了前三名,妈妈就让他看动画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的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小明考了前三名,妈妈就不让他洗碗。 负强化分为: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映,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小明讨厌邻居家的小孩,只要邻居家的小孩一来家里,他就出去躲避。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的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小明讨厌邻居家的小孩,只要一听说邻居家的小孩要来,他就出去躲避。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学生不喜欢的活动。例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出去玩了” 2.惩罚:
正惩罚:给予一个厌恶的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发生的概率。例如:小明考试不及格,妈妈就暴打他一顿。 负惩罚:撤销一个愉快的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发生的概率。例如:小明考试不及格,妈妈就不让他看动画片。 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P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