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欢迎阅读!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在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理论对考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天中公老师给大家讲解学习理论中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帮助同学们备考。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笼子变成斯金纳箱,他利用小白鼠和斯金纳箱做了迷箱实验,做完实验以后区分了两种行为并提出了额三大定律。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这部分知识点。 首先斯金纳把行为分为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引起的对象,故先有刺激后又反应,是有机体被动做出的;而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主动做出的,故先有行为后又刺激。
综上,区分这两种行为主要看先有刺激还是先有行为! 另外还提出三大定律——强化、惩罚、消退。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增加行为反应;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增加行为反应。 在正强化中涉及到一个原理,即普雷马克原理也叫祖母法则,是指用高频刺激强化低频刺激,简单说就是用喜欢的强化不喜欢的,比如一个孩子喜欢看电视但是不喜欢写作业,那么就可以让他先写完作业之后允许他看电视,用喜欢
的电视作为不喜欢的作业的奖赏。此外,在负强化当中涉及到两种条件作用类型,即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厌恶刺激即将出现时就躲开了,而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厌恶刺激已经出现然后躲开;区分二者的关键就是看厌恶刺激是否出现。如某人讨厌下雨,今天一出门看到外面在下雨,就不出门了,这是逃避,因为已经看到了厌恶刺激雨;而当他看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他决定不出门,这是回避,因为厌恶刺激雨还没有出现他就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惩罚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给一个厌恶刺激,减少不良行为;负惩罚是撤销愉快刺激,减少不良行为。 消退即不予理睬减少不良行为。
综上,做题时先判断行为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减就归为强化,减少就归到惩罚和消退中;然后再看具体的手段。 小试牛刀——考题再现
1.小红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之后老师表扬他,这可以用以下哪种来解释()。
A.操作性行为B.应答性行为C.刺激行为D.连锁行为 1.【答案】A。解析:小红是先回答问题老师后给表扬,故是先有行为后有刺激,所以是操作性行为,故选A。 2.对于“戴罪立功”的人“从轻发落”,可以利用哪种规律解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J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