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策略》,欢迎阅读!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策略
摘要:有意识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是推动班级发展的高级表现。班主任要进一步理清班级文化的教育本质、实践逻辑、阻碍因素,在分析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探索班级文化的优化原则,主动、系统、动态、平衡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文章首先阐述了班级文化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最后论述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1 引言
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是对原有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利用个性化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活动加快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建设速度,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效果,也实现了小学生学习成长环境的情感化与个性化,为小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与健康的审美情趣等奠定了基础。 2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2.1 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
虽然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育人”,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样很重要,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使一个班级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班风”,更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好的“班风”一旦形成,那么这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兴趣也会很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更浓,课堂气氛也活跃,师生配合就默契,学习效果肯定会十分明显,反之亦然。 2.2 学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
班级是学校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班主任和学生集体在长期的教学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着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班级文化中涵盖了师生共同认可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是规范学生行为、塑造学生品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素材,能够引领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 3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理念
教师班级管理理念与能力是直接影响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师应主动学习美术设计、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班级管理能力的艺术性与独特性,始终坚持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自身班级管理活动角色从主导者、决策者到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教师还应辩证地看待个性化教师、个性化班级文化与个性化学生之间的关系,扩大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如教师提出“成长”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将其划分为“我们的约定、相亲相爱、我行我秀、荣誉墙、我们在成长”等不同板块,让学生在不同颜色的卡片上写上其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并将其张贴到黑板报上。同时,在黑板报上张贴本班级学生的照片,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点点滴滴。另外,还要展示不同学科进步最快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在荣誉墙上记录为班级、为学校争光的学生,激励所有的学生努力进取。
3.2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要建设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优秀班集体,班主任不能只用严厉的班规、班训去处罚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执行和遵守,而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化的教育和管理,让学生自觉遵守班规、班训,把班级的各种常规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因此,班主任不但要利用“班会”“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结合日常教学渗透常规教育;要充分利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争取好的名次,为班级增光添彩,为每学期学校的“优秀班集体评比”加油努力。 3.3 打造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环境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上,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室布置、板报设计、墙体布置等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各个环节,打造一个极具特色且为学生自己所喜爱的班级文化环境。关于教室,整体布置要合理优雅。如窗台上摆放绿色盆栽、卫生用具摆放整齐等。关于板报设计,采用学生轮流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板报设计,要求创意鲜明、设计新颖、版面整洁、色彩搭配合理。墙体布置上,可以让学生根据空间大小,设置“学习园地”“理想树”“班级风采”等板块。如“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试卷、优秀习作等;“理想树”记录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寄语;“班级风采”可以展示班级合照、学生书画作品、手抄报等内容,还可以记载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争先创优表现。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在教室一角开辟出一个“读书角”,摆放适合小学生选读的课外读本、报纸、杂志等。如此,遵循“以生为本,实用美观,彰显特色”的建设要求打造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让教室成为承载班级文化的重要场所。 3.4 与所有教师和家长共享共建班级文化
从教育的本质上讲,所有教师都承担着培养人的任务,都应该关心、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效率的必要工作内容。例如,信息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制作了电子版班级毕业纪念册,使学生和家长大为感动。这一做法不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让信息课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获得了成就感与归属感。在班级文化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班主任也应向家长进行宣传,以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参与。班级文化向家庭延伸,才能促进家校教育思想的统一并形成联合共育力量,实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正视原有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的弊端与漏洞,充分认识到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促使教师提高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水平,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辽宁教育,2018(16):49-52. [2]陈琳.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2018(19):76. [3]林凯.有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周刊,2018(21):168-169. [4]陈丽英.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3):161.
[5]黄菊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班规探析[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27(03):106-1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A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