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教学中儿童绘本的运用》,欢迎阅读!

美术教学中儿童绘本的运用
作者:李菊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第4期
美术教育的主要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创造力。儿童绘本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使用儿童绘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现美、感受美,开拓视野,提升其审美能力。
一、使用绘本,导入学习课程
儿童绘本故事性强、色彩丰富且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合理地运用绘本导入教学,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合理的内容选择。绘本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在课堂教学中要吸引儿童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绘本的选择上应选择富含教育意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歌颂真善美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培养其独立、善良的人格。
2. 充分的课前准备。好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使用绘本导入课堂要结合绘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趣味导入,保证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创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为课堂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各民族朋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与我国少数民族有关的绘本导入课题,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图片,观察图片上有哪些民族,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每个民族的服装、肤色、身形都会有所不同。如,苗族少女皮肤相对较白,她们喜欢穿百褶裙,衣服上、身上带着许多银饰;藏族人民肤色相对较黑,他们佩戴大量的璜、珠、项饰、贝饰等。学生在观察中提高了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之后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想象,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民族图片。通过这种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增长了他们的见识,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实际绘画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二、通过临摹,提高绘画技巧
美术绘画是建立在临摹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大量的临摹练习,学生才能提高绘画技巧,掌握绘画布局、色彩分配的关键。要做好理性的临摹,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临摹方式融会贯通。临摹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复制、一模一样的照搬。学生在临摹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完全按照绘本内容一点一点地复制。但要想提高绘画水平,仅靠复制是不可能的,临摹只是对绘画基本知识的初步了解,是一种较低级的绘画手段。学生要想绘画水平有进步需要在临摹中创作,根据绘本的内容及重点,对其进行再创作,变通地临摹。
2. 临摹内容恰到好处。临摹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关,不能过多地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也不能让年级较高的学生临摹太过简单的内容。而应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选择临摹的内容,并给学生留下想象空间。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梦中的我》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南柯一梦》的儿童绘本进行教学。故事讲述了唐朝一个名叫淳于棼的人,他在梦中经历了结婚生子、当官、国破归家等事件,他在梦醒后,发现庭院里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在梦中经历的一切原来是蚂蚁国的故事。通过梦中的他与现实的他作比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可以回忆或想象属于自己的梦,想象梦中的自己,会经历些什么,其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什么。教师让学生画出梦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画中,有的学生长出了翅膀,有的学生到了月亮上与嫦娥交谈,有的学生变成了一只毛毛虫或一棵大树……通过绘本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学习内容,绘本的内容也对其具有启发意义,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利用绘本,激发学习兴趣
绘本内容丰富,极具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用绘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充分利用绘本资源的多样性。绘本具有风格明显、通俗易懂、造型奇特等特点,运用不同的绘本进行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2. 因材施教。不同年级的学生兴趣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的绘本,如可爱的动物等,而高年级的学生喜欢带有故事性、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寓言和神话》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八仙过海》的绘本进行教学讲解。通过了解《八仙过海》绘本,引导让学生讲述故事内容,八仙是哪八位,他们分别通过什么来过海的,他们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在讲解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八仙的认识,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点,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创作,如,有些学生喜欢画铁拐李用葫芦过海的画面,有些学生喜欢画吕洞宾用自己的宝剑过海,有些学生喜欢画何仙姑莲花过海……在绘画中学生可以自行加工,可以将铁拐李的葫芦放在画纸的中心位置,突出葫芦的巨大作用,也可以重点描绘吕洞宾的英俊潇洒,突出他的本领高强,甚至可以画出何仙姑使用莲花过海时的婀娜姿态,突出何仙姑的善良、柔美。总之,通过绘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结合起来,画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画作。
四、欣赏绘本,提高审美情趣
优秀的美术创作并不是简单的线条画面,而是包含着创作者的深层情感,并且可以通过画面形式将情感内涵传达给观者。使用绘本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从易到难、由简化繁。
有些绘本只是简单的描绘事物,有些则是用绘本叙述出富含内在情感的故事。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使用大量叙述性绘本,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富含哲理的故事性绘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美术学习的中级或高级阶段,简单的叙述性绘本已无法满足学生对世界的好奇,这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哲理的故事性绘本,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 课《我的动物朋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西晋陶俑》的绘本图片向学生传达动物与人类和平相处的情感。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中乌龟的形象是憨厚可靠的,图中的小女孩活灵活现,依赖地坐在乌龟身上。通过这样简单的图片描述,学生可以了解画面中的故事,接受美的熏陶,升华自己的情感,培养了审美的情趣。小学美术绘本中还有众多中外作品,如《龟兔赛跑》《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绘本,使学生领略到不同国家的艺术风格,领会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逻辑思维阶段,更擅长认知绘本图画表达的内容及色彩形象,无法理解过于高深的内容。儿童绘本一般以视觉形象为画面表达的重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色彩鲜艳的儿童绘本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有趣。在使用绘本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增长审美知识。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儿童绘本这一实用性强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责任编辑来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