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的四条路径》,欢迎阅读!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的四条路径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幼师的预备人才,肩负着幼儿教育的重任,各门课程更应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从根本上让学生成为“四有”幼师。本文从当好“四有”好老师开始,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在发展潮流中不忘初心,引领他们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四有”好幼师。
关键词:学前教育 “四有”好幼师 四条路径
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更要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构筑“课程思政”的立交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提升学生师德教育,是在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引领学生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四有”幼师,这也是提升学前教育学生师德的四条途径。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应当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从当好“四有”好老师开始,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引路人”,引领学前专业的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四有”好幼师。 一、让学生拥有理想信念是人生职业道路的指路明灯
学前专业的学生未来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尤为重要,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幼师”这个职业有正确、清晰地了解和认识。教师在每次接新班时,可以与学生探讨关于职业理想的问题。在与学生探讨过程中发现,当问及“你觉得自己热爱学前教育专业吗?”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坦言:“其实我对学前教育专业不太感兴趣,毕业之后也不会去从事幼儿教育,来学校读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原因是父母选的,或者可以学习一些其他专业没有的课程,如可以学弹钢琴、学舞蹈和画画。”甚至有些学生会说“我自己根本不喜欢孩子,他们(孩子)那么吵,很难管,幼儿园工作太累了,幼儿教师也没有什么地位,家里人要我来学这个专业的,说现在就业前景比较好”。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及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在认知层面上是处于不了解、不清晰、走一步算一步的状态,而这种对职业模糊、迷茫的心理直接导致他们在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时积极性不高,也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因此,这需要专业课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领与指导。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理想与规划,让学生产生共鸣。三年幼儿园一线工作的实践积累,让本人对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有了更充分、清晰地认识,也能更好地将大学积累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并在实践中检验得出真知。后来由于工作调动,从一名幼师成功转型为中职教师,不同的岗位,跨度虽大但实际联系密切,又可以将一线工作经验提炼出理论传授给学生,也正因为有这些经历才能让本人在短时间内适应中职教学并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课堂上也能利用积累的图片和视频再现幼儿园教学场景,真实、详细、有说服力地和学生介绍什么是幼儿园、幼师的工作职责、幼儿园工作的得与失,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幼师职业的兴趣,帮助他们初步了解幼儿园,知道如何做一名幼师,如何与幼儿相处,是否适合当一名幼师等,引导他们明晰自己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观,毕业后在职业道路上能规划好自己的方向。
二、丰富师德教育的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师德教育的有效性,就要不断地探索师德教育新模式。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定期邀请幼儿园园长、学前教育培训机构教师、校企合作相关人士等到校为学生进行专题师德教育讲座,将幼儿园优秀的师德师风和企业德育资源引入学校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实习机会让学生“走出去”,到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中,在工作中体验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单位管理文化和行为规范,切实提高自身的职业道
德,使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深入了解,增强职业认同感,产生职业情怀,指引学生完成未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初心。
除此之外,专业教师也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要想学生未来也能成为一名有师德的幼师,言传身教就是作为“引路人”最好的方法。
幼师受各种社会因素的限制,福利待遇与所付出的还不能对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和学生分享幼儿园工作中如何调节不良情绪的经验方法,比如当面对幼儿哭闹时,要先接纳幼儿的不良情绪,只有处理好幼儿的情绪,再处理事情,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管理情绪。在幼儿园工作中,很多时候教师的情绪与幼儿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只有接纳幼儿的消极情绪,教会幼儿管理调节情绪,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自身不良情绪;另外,也可以在出现职业倦怠的时候选择听音乐看看书,或是翻看孩子们活动的照片,回忆与孩子们相处过程中快乐的点滴,这些都可以有效减少自身的不良情绪,还可以时刻保持警醒,提醒自己为人师表的行为举止。
只有改变传统“以说教为主”的单一师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师德教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师德的真正践行者,增强职业认同感。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是守护师德的源泉
处在高速变化的信息化时代,面对着各种新要求和新挑战,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从容面对、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全面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这才是我们在社会发展中守护师德的源泉。
在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前提下,不忘提醒学生积累学识,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还要主动关注学前教育发展动态,借鉴他人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比如推荐学生下载“幼师口袋”app,关注抖音和微信公众号中优质的育儿资讯,在闲暇之余浏览一些跟学前教育有关的咨询和图片,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提高自学能力,取其精华,为以后的工作提前做足准备;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考取育婴师、保育员等相关证书扩宽就业机会,鞭策他们继续读大专和本科,用更高的学识提升自己,让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走得更远。
四、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培育爱、激发爱,传递爱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很多学生会有自暴自弃的念头,过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是对于未来从事幼师职业的学生,这样的心理状态既不会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不会有幼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未来很难也不能当好一名德才兼备的“四有”幼师。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温暖的幼儿园场景视频鼓励学生树立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好幼师;比如“孩子心目中的老师”,视频里的孩子在描述自己的老师像什么的时候,都是用满满的爱在表达,学生会被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所感动,对未来工作也会有所期待。除此之外,巧用幼儿园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前心理学依恋章节中“如何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适应集体生活”这个问题上,让学生模拟幼儿园的小朋友玩游戏:用不同动物的声音特点进行“自我介绍”,或者不出声音做动作“猜猜我的兴趣爱好”等,这些游戏可以帮助刚入园的幼儿认识新朋友,转移注意力,达到缓解入园焦虑的作用;通过在这种模拟游戏的教学情境下,能让学生真实感受、体验缓解入园焦虑方法的效果,讨论并总结出有效缓解入园焦虑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趣味化。与此同时,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 通过这些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用爱一点点地滋润学生的心田,细心发现他们的个别差异,在平时教学中挖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提升能力的建议,鼓
励并相信他们,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递爱,让他们在三年中职学习生涯中慢慢成长为一名有仁爱之心的好幼师。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国家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师预备人才的基地,必须认识到幼儿事业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高道德水平的从业者。因此,结合“思政进课堂”理念,树立“育人先育德”的意识,探索强化学生师德培养的途径,是办好学前教育专业的关键。让学生成为一名有理想、有师德、有仁爱之心,爱学习的“四有”幼师,是提高师德教育的四条途径。 参考文献
[1]卢艳睿 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路径[J].现代德育,2018,(3):109-110。 [2]李亚彬 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措施的探讨[J].德育研究,2018,(12):51。
[3]陈丹 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0-2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t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