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2023-01-23 01:16: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素养,路径,提升,职业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摘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幼儿教师培养体系不断健全,学前教育专业的各个方面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突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的学前教育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将迎来新的发展。但是,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认识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和提升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学生职业素养所存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学前教育培养幼儿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同时为幼儿提供智力上的启蒙,将会使幼儿终生受益。一直以来,幼儿教师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业任务,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随之获得了新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想要取得培养水平上的提升就必须要尽快工作方法进行调整,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断提升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来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项工作也在高速完善之中,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为了让学生的就业率达到高指标,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将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了提高其职业技能上,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刚刚升入大学,学习力有余但是实践能力低下,再加上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足够的奉献精神,没有和幼儿相处的经验,这是他们职业素养迟迟无法得到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缺乏足够的职业信念感。目前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甚至“00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要求比较高,择业观念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偏复杂且难度较高,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因为缺乏职业信念感,对幼儿缺乏足够的耐性和爱心,时间一久,甚至会出现体罚幼儿的情况。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还存在基本功不扎实、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还有所欠缺,这阻碍了他们提升自我素养的步伐,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尽快树立和提升职业使命感。第二,职业习惯缺失。职业习惯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采取的惯用策略和思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不足,因而职业习惯缺失、职业内涵发展效率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另外,由于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年龄不大,心理发育成熟度还不足够,在单独管理一个幼儿园班级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很难发现幼儿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习惯性问题,在发生突发情况时也缺乏相应的控场和应急处理能力,幼儿园保育工作中也出现怕脏怕累不愿意帮助保育员分担工作等情况。第三,理论与实践脱节。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都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幼儿的实际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是跟随社会变动发生改变。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经验主义仍然被很多人所推崇,教育理论教育想革新的速度过慢,理论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需求无法贴合,这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看出,在很多幼儿园中,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风评甚至不如一些半路出家的教师和保育员。总体来


说,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职业素养偏低的问题正在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

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上文中我们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缺乏的各项表现以及成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尽快提升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坚持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职业信念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思想和理论开始冲击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体系,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正在逐渐蔓延,很多学生都丧失了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做出一些调整,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信念感,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旗,引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需要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来落实,比如说专业讲座和报告、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等,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思想之所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信念感。 3.2做好心理关怀,营造专业氛围

就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性别分布非常不均匀,八成以上的学生都是女生,她们在经历过升学考试之后,心态上往往都还需调整,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一些濒临毕业的学生更是面对未知的未来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要尽快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引导他们直面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要组织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期初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设定一个目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氛围。 3.3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要求幼儿教师拥有多种多样的能力和专业素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要求逐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将过去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新修订,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优越性。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情感,校方需尽快落实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幼儿养护实训室等,同时,高校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实效性,加强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多方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对来说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乐趣,久而久之,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将会停滞不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调整课程教学方法,根据时代进步的规律专注提高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考察,让学校教育和实践工作相结合。 3.4采取轮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认知

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中,学生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专业学习以后,最后一年需要离开学校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确认自己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同时学会新的实践技能,在实践工作中促使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发展,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得到锻炼和发展。过去的实习工作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可控性因素不多且随意性非常高,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往往集中在某一个年龄班,这使得学生接触到的幼儿数量少且不具备普适性,学生很难从中得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普遍认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今后安排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们轮岗实习,开拓他们的视野,在大中小班分别进行实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6W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