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谈启发式教学

2022-10-22 21:53: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论文-浅谈启发式教学》,欢迎阅读!
启发式,教育论文,教学
浅谈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启发 教学 魅力



一、绪论: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一线中学物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悟,对教经验还不足的我常常探寻中学物理教学的规律和一些教学技巧,或许说夸大点就是对教学艺术的不断学习与探寻。下面就是在教学中所探寻的一个问题,即启发教学魅力。

曾经有一个学习中上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有这样一段话:“学海无涯苦作舟,白天在课堂,苦苦集中精力,让老师的每句话挤入自己的脑子,乱乱的一堆,来不及思考。夜晚, 开作业,本想把老师白天教的‘兵法’用上,可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这段发自学生肺腑的心声,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控诉,也是对启发式教学的呼唤。

资料显示:专家与新手的对比研究表明专家具有下述特点: 1.教学计划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课堂教学灵活、顺畅、和谐;

3.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知道学生易错之处;

4.讲解难点时,会分成多步,层层深入;

5.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有更多反馈的机会,学习更加精细; 6.能迅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重视少数学生的不同意见;

7.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具有清晰的、整体的、具体的了解,很容易使学生获得合格要求和课堂行为规范

很清楚,上述专家教师的教学特点就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也具有明显的教学艺术特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把学生这个教学的主体,较为轻松、愉快地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逐步进入角色,最终靠他们自己独立地完成观察、思考、分析、发现、归纳、总结等这一自身的学习过程。正如学生所说:“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 有人认为艺术是属于形象思维,物理反映客观世界主要借助于概念,认为物理教学很难艺术可言。其实课堂教学艺术虽不一定有特定的艺术形象有塑造,却同样可以达到某种艺术境界。

二、论点阐述

1、教师“启”的魅力

作为科学真理的知识在客观上总是以简洁、丰满、对称、和谐的形态显示着一种有序

的美,然而面对同样的知识,并非人人都能同样获得美感。知识只有的被学生理解时,它的有序性的感性形象才能转为美的形态。知识真理要向美的形态转化,必然包含学生对它的关切、追求和肯定性的评价。这种肯定性的评价,需要教师和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对于教师来说,传授形式的创造无疑是引起学生对知识关切的关键。一个发人深思的提问,一个饶有趣味的比喻,一种动人心弦的情景设计,都会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使他们对知识产生强烈的追求。卢梭指出,教学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对学问的兴趣和研究学问的方法。这种方法如果达到整体和谐的程度,就成了美,成了艺术。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具有魅力之所在。

具体说来,对于教师的“启”来说,启发教育首先给人以问题情境美。有经验的教师常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或展开积极的思维。或进入广阔的想象,而教师则



1


引而不发从而使教学形成一种特有的“张力”(美感情境),也有许多教师运用趣味性、形象性、激荡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与自己直接的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顺利地打开智慧的开窗, 迸发出种种奇思妙想。

教学案例(一)《光的色散》的引入方式

情景:播放彩虹传说的 Flash 动画

师:相信同学们一定都见过美丽而神秘的彩虹。老师先给大家讲一段关于彩虹的传说。在很久以前,羽扬和彩虹是一对夫妻,羽扬是位勇敢的猎人,娶了彩虹是他最荣耀的事情, 虹经常为羽扬编织像彩云一样的衣服。一天,羽扬告诉彩虹,公主的嫁衣很美丽,想看看穿在彩虹身上的样子。隔天,公主的嫁衣被偷了,而彩虹恰好穿着新织的衣服给羽扬看,羽扬误以为彩虹偷了公主的嫁衣,彩虹伤心的离去了。羽扬再没能找到彩虹,族人指着天空中的彩虹说那就是彩虹姑娘变的。天空中的彩虹真是彩虹姑娘变的吗?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我们通过学习《光的色散》就能科学地解释这一现象。

这种引入方式在课上能激发学生对现象强烈的兴趣,在情感目标上,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学生“发”的魅力

对于学生的“发”来说,主要表现在学生个体的想象、顿悟、求异、发散等创造思维上,是学生内潜能的不断释放。当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时,课堂的整体气氛也会给人一种美感。

教学中,始终存在着认识与被认识的过程,与此同时,由民主、平等、创造、情感等构成与激发的审美交流的过程也始终存在着,因此,教学实际上是求知和求美统一的过程。作为科学真理的探索过程来说,求知过程往往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作为整体的感受来说, 求美的过程则往往是一个愉悦的过程。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任科学真理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美的结晶。”若把学生获取知识寓于对美的追求之中,那么获得知识就势必会沉浸于美感的体验之中。这样,学习过程就不仅是一个苦思冥想的艰难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获得美感的愉悦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自信、自尊到得到健全的成长,他们也就会在一种“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心理过程中提高兴趣、激发创造。这就是求知与求美、求善的有机结合。

教学案例(二)《重力势能》教学片断

问题一:2001 年“和平号”空间站坠毁的过程中引起大火。问题:是什么原因使空间站表面温度达到燃点,能量从哪里来?

问题二:打桩及工作情景。问题:重锤下落的高度和桩进入泥土的深度有关吗? 问题三:将乒乓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位置释放,落在下面的沙盆中。问题:两球陷入 的深度相同吗?如果不同。那谁落的要深入一些?

问题四:一块砖头摆在桌面,问它有势能吗?如果有,应该是多少?

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画面,产生问题,然后引导进入问题,并适当时候给予启发。也可以让他们小组形式讨论,面对情景,面对问题,学生的情绪容易被调动, 锻炼思维能力。

3教学中“启”与“发”互动的魅力

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总能发现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很有铺展之处,它们使教师对问题重新审视,使教师提高认识的科学性,对所授课程把握得更准确,讲授方法更恰当,解题更合理巧妙,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知识与教学水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常常获得美感,教师也常会因为学生的进步,自身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想而获得美感,真正体现了“教学长”。

马鞍山当涂县物理特级教师陈兆金在学生中曾开办过一个有关对称的物理讲座。这个讲座以中学物理知识为本,用对称这个自然界所服从的规律来审视物理学。这个讲座使学生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TY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