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级科学上册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教案 青岛版》,欢迎阅读!

第14课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让学生经历在玩充气玩具中发现科学原理和知识并提出疑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
4、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并将探究延续到课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的原理;压缩空气的应用。 难点: 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 四个充气量不同的排球、透明胶、双面胶、剪刀、喷气式气球、各种气球。 学生: 各种不同的充气玩具、水槽、不同形状的气球、线绳、夹子、吸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玩具,谈话:今天,许多玩具朋友也来到我们身边,他们可是一个玩具家族的,知道为什么吗?谁能猜出这个玩具家族的名字是什么?这些充气玩具最喜欢爱动脑筋、发现问题多的同学和合作好的小队。下面就让我们边玩边了解他们吧。(出示课题) 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活动一: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每个同学分别玩一玩自己带来的球,在玩时看有什么发现。 找几个同学到讲台前玩老师准备的球(球充气量不同) 汇报: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寻找怎样才能使球弹得更高的办法。 2.活动二:实验探究压缩空气的特点 (1)、教师提出问题:空气有什么特点?
1 / 3
(2)、学生做压缩空气实验。 (3)、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预设1:用力压活塞,注射器空气体积变小:当松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4)、教师提出问题: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压缩空气有弹性。(板书)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谈话: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还隐藏着科学秘密呢,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动手实践,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想一想,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充气的?为什么要充气呢? 3、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利用充气玩具里的科学做些什么呢? 4、教师演示自己设计的充气玩具。 5、学生分组制作充气玩具。 6、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充气玩具。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今天同学们通过玩,发现了充气玩具里的科学,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 很满意你对自己、小伙伴还有你们小队的表现满意吗?
2、学生评价:(可以对自己、小伙伴、所在小组或者老师进行评价) 3.作业: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设计一种新型的充气玩具 【板书设计】: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收放自如的“玩”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适时地导使学生的“玩”变成了发现问题、了解科学的平台,使他们体会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源于生活。本课教学模块清楚,以游戏活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率高,思维活跃,活而不乱。
压缩空气有弹性
第14课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2 / 3
(2)、每一次游戏活动的结束,学生都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并引发新的思考。如导入环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充气玩具玩,不仅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发现新的问题:大小相同的球,空气多少弹起的高度不同。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设计游戏发现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秘密,同时引发新的思考:其他充气玩具中还有哪些秘密?在玩气球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不仅了解了空气的反冲原理,而且记录了气球的软硬、运动方向等。应该说,本课教学在开放的思路指导下,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本节课的“玩”让学生体会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明确了“玩”要有目的,要动脑筋。
(3)、本课的评价是全程性、开放的。教师的评价既有鼓励又有指导。 不足之处:
只有给学生充足的“玩”的时间,学生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本课的各个环节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的发现不够深入。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E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