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理论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2022-08-20 16:52: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行为主义理论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欢迎阅读!
学生工作,运用,主义,行为,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为主义理论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作者:赵晓敏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4年第03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18-01 1.行为主义理论概述

1931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了行为主义理论。他主张心理学不能研究个人内部的欲望、情绪和意识,因为它隐秘的不能观察,而能看到的和测量的只是人的行为。所以,管理学和心理学只能研究人的行为,以便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其公式是:S-P(刺激-反应)。华生的行为主义具有明显的机械主义倾向,因而受到各方面的指责,1932年前后就逐渐为托尔曼和斯金纳等新行为主义所代替。托尔曼对心理学各派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既保留了早期行为主义客观的研究方法,又以吴伟士的S-O-P公式为借鉴,改造了华生的S-P公式,公式中间O,不是吴伟士所指的有机体,而是"中介变量",中介变量时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是可以从环境中间接推导出来,并且他把目的、需要、企图、动机、内驱力为概念从后门引进了行为主义体系,形成了自己的新行为主义体系,自称为"目的行为主义",重视行为动机的研究,重视行为的整体性研究。行为主义只研究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试图解释行为变化是日和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行为主义信奉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教育万能论"在我们的现实教育实践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有这样一种论调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样观点是不可取的。虽然行为主义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我们不能彻底否认行为主义理论的价值,我们必须借鉴其中的先进理论,运用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之中。

上个世纪40年代末,在美国又建立了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行为科学它着重研究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以便提高行为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这门学科以心理学社会学、社会理学为基础,广泛应用企业管理行政、司法和教育领域。 我国行为科学理论研究应用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应当充分认识到行为科学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我们在、工作要的行为科学管理体系。

2.教育管理应用行为主义理论的目的

行为主义理论应用教育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的行为。

2.1 使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重视了解研究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行为表现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P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