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常规意识》,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培养幼儿常规意识
作者:姚迪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8期
“常规是指人们经常遵守的一般生活规则和行为规范,常规用于约束人的行为,培养人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是指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教师制订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内容、时间及其顺序,并制订一系列相应的行为规范,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常规的意义在于:“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保持秩序,有利于教育活动的自然顺利地展开;有利于幼儿建立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一、营造宽松氛围,让幼儿成为参与的主体 1.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订
在常规教育中,有许多规则是要幼儿记住并执行的,让幼儿执行规则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的,也更乐意接受、遵守。 2.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
对于常规的评价,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建设性的评价往往会让幼儿有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情绪。而同样的评价如果由同伴来说时,幼儿却有认同感。这说明评价的主体会影响评价效果。所以,我们应当注意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教师作为鼓励者、引导者,营造宽松氛围,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态度。”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发幼儿的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常常出现行为上的偏差,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标帮助孩子认识理解规则。所谓图标就是把一个个规则绘画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形式去刺激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区域活动时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往往会出现争抢角色的状况,告状声此起彼伏。于是我组织小朋友一起商量游戏规则,并让小朋友把这些规则绘画成大家能看懂的标志张贴在各个区域内,如在每个活动区挂上胸牌标志,孩子们进去玩时就知道先挂上胸牌标志,如果胸牌标志没有了,就会自觉地去别的活动区。在图书区,孩子们商讨设计了一个小嘴巴上竖着一手指的画面,意思是看书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s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