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材教法分析》,欢迎阅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材教法分析
课时安排
课题1 金属材料 2课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3课时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课时 单元复习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三个课题,教材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教材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酸、盐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注重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注重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本单元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二、课标分析
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5) 二级主题(19) 标 准(121)
金属与金属矿物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4.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5.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标 准
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级主题
1. 初步认识常见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014武汉中考试题中第8题、第28题(2)、第32题均涉及到本单元内容,分值高达11分。 2013武汉中考试题中第7、8题,2012武汉中考试题中7、8、32题也都涉及到了本单元内容,所以本单元可以说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学的一大重点。
三、教法分析
生活视角
课题1 金属材料
学科视角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社会回归生活
从化学走向社会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社会视角
1、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化学,把生活经验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运用化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认识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科学学习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教学要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例如,在课题1的教学中,课前可以由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由实物或事实入手,使学生通过对比辨别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并进而引入到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教学。在课题3的教学中,关于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知识,可以利用实物或照片、视频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运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到现实生活中,并在课内外进行交流。 2、学习方式重探究
运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化学知识,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例如,在课题1的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对比实验——收集整理——分析作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形式,探讨“金属的物理性质”这一基本问题。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对比和分析,这是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3、知识拓展重发散
在对本单元知识的教学中,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训练。例如,在课题1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这一问题的认识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重点组织好教材中的“讨论”,让学生能从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d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