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2-19 21:17: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陶行知,数学教学,合一,理论,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范文大全



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平潭县城关中学 庄诚敏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认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其中“做”是教和学的中心,便也是教育的中心,同时“做”也是立足点,以“做”来解决人生,但又不只剩下“做”字.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情,那么一定要在水里学,水里教,否则,教自教,学自学,那么肯定教不会也学不成,所以真正的教学应当“教学做合一”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过去的教学方法总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一味地听.显然在提倡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是不适用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我们的课堂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动力.其次,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教授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多进行思维训练,而不是沉溺于题海战术.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只有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否则,学生有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主观意向,可是不会思考,不会学习也是枉然。

二、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

让学生在做中学,改变被动接受方式,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一文中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实践,就是行动,就是做.但仅仅是实践还不够,还必须思考、分析,才能够“产生新价值”,得出科学的结论。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节课,我们就课前就布置学生去收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资料收集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提供学习资源,搜集到多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课堂上结合教具,请同学到讲台上去介绍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动在实践中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同时既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问题,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活跃了课堂气氛。

再如,我们在学习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时,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有没有实例;在学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会让学生拿笔代表直线,拿桌面代表平面,让学生试着去摆放,看看直线与平面间有几种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发现,学生是在实践中探索来的知识,他们有更感性的认识,会掌握得较好。可见,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学习识是使学生更牢固掌握知识的途径之一。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范文大全



三、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解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1.让学生经历“做”的过程

陶行知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让学生通过动手做来学习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使之在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进而在探索中找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主动创造,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学会“做”中解决问题

孩子的天性是爱活动,好奇促使他们什么事都想自己去尝试,而初中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思维往往离不开实物的支撑,动手“做”能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做”是初中孩子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新教材在这方面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机会,通过转一转、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等方式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坚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紧密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落到了实处,深化了素质教育

四、实行“小先生制”,互帮互学

教学中,我们依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还注意开展多种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把学生请上讲台当“小先生”

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当作“鸭儿填”教师与学生处在相互对立而又不能互相取代的主客体关系上。陶行知对此做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对教师来说,“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对学生来说,“既当学生,也当先生”。这就是后来陶行知提出的“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著名的“小先生制”。试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上台讲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学生上台讲课,既动手又动脑,还要动口,这种手、脑、口的系列训练,比起答一道题,读一段文字,来得更具体、更实在,学生得到的能力训练更全面,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为教而学”,正如陶行知所说:为了使别人明白,对自己所教内容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这样学生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处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Pb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