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2022-12-29 01:1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欢迎阅读!
幼儿,良好,培养,习惯,怎么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导语:教育家陈鹤琴曾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有好有坏,习惯好,终身受其福;习惯不好,终身受其累……”的确,我认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一、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曾有这样一份报告:一5岁的儿童生活很有条理,自己的玩具、小图书等都是自己整理,小小年纪已初步养成了爱清洁、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令人称赞。

从报道中得知,自孩子两岁开始,他的母亲就给他立下规矩,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若不收就将玩具没收。正是由于这位母亲注意立规矩并严格要求,孩子才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有良好行动,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有良好习惯,就拥有良好的性格;有良好的性格,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这句话说明了个人行为、性格及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就是孩子小时候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影响他的一生。

二、方法得当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会受到成人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思考与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并不会因为孩子长大而中断。当然,父母的关心愈多,幼儿独立性也就愈受到压抑,孩子的.习惯也就难以巩固。

所以,教育孩子不仅要有耐心,更要讲究方法。比如,培养孩子日常习惯,收拾玩具时,要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吧?把它送回家去吧!”这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要求效果好得多。当孩子受到了称赞后,下次定会重复这种良好行为。

三、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家长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后就应要求孩子坚持。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孩子定能养成好习惯。当然,对家长来说最难做到的是严格要求,做起来往往会以情感代替理智,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心软了。可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得当,能理智


地去爱孩子,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根基。

四、家园合作,教育一致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都是一个人能力启蒙的开始,教师给予孩子的不仅是言教,更是身教。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园教育一致性,家园互动、经常交流、反馈信息,及时纠正孩子某些不良习惯。

比如,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穿衣,而在家里却做不到,如果孩子在园与在家表现不一,良好习惯是不可能形成的。总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必须家庭内部要求一致,家长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一起抓,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营造宽松环境,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成长的每一步都要由成人的扶助,无论孩子在家庭中还是在幼儿里,我们都要给予全身心的爱。

1.热爱幼儿,使其奠定良好的品德

家长、老师对幼儿的爱,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和心理体验,促使幼儿更乐意接受家长、老师的要求,产生良好的动机,促使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例如,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喜欢参与,性格孤僻,不合群,这时教师就要善于观察他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如果发现他手工制作能力很强,或是其他方面有进步,家长、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让他渐渐地变活泼起来,避免形成不良心理,以至于影响今后的品德习惯和个性发展。

2.尊重幼儿,完善幼儿人格

尊重幼儿,主要表现在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让幼儿主动地得到发展。每一位家长和教育者都要尊重幼儿的自身权益,尊重他们的自身选择,愉快地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例如,在家庭中,孩子都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书刊及其他用品的地方,要求他们自己收拾房间,整理、布置、美化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能替孩子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同时还要让孩子多参与决策,倾听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品德、性格、生活能力等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3.以情导行,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愉快教育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Ey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