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础日语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础日语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金清梅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4年第06期
摘要:基础日语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帮助学生们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所以说日语的基础教学是大学日语专业教育的基石,是大学日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飞速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地改变,这也凸显了基础日语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思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基础日语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05-02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让其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一定语言能力的必修课。基础日语教育阶段的学习直接影响整个大学日语教学的成败。由于近年来中学阶段开设日语课的地区越来越少,所以中国的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90%以上都是零起点,要通过4年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们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基础日语教育的实际出发,对基础日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1.基础日语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对高校日语专业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目的作出了统一的规定。即"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并使其了解日本概况,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的现象。基础日语阶段的教学往往还是以"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来进行。以"考试"为核心,以"全国日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和"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一、二级"为基本点,过度地强调语法,紧紧围绕语法为中心,再加强听力和词汇。这种做法虽然看上去迎合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但是这种盲目过度追求过级率的教育目标导致了教学的片面化,致使学生在听和说的能力方面欠缺,这样虽然拿到了一级二级证,但是实际的听说能力远远没有达到该水平,进而影响了就业。
1.2 教育目的滞后于时代。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只靠听、说、读、写等等技能训练是没有办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日语人才的。只有既能精通对方国家语言又对对方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了如指掌,同时又具有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内涵的外语学习者才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成功。我们将这种由逻辑分析能力、社会文化理解力、语言运用能力等诸多要素所构成的综合性能力称之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具有这种能力的的人才必将成为日语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的新目标。而这种目标既应该是基础日语教育阶段教育的目标,同时也应该是高级教育阶段的目标,更应该是学生们步入社会后还要继续追求的目标,因为这个目标是与时俱进的,是动态的,它需要外语学习者们不断地去追求。
1.3 教材内容陈旧。当前,我国多数开设日语专业的学校在基础日语教育阶段都在使用以下四种教材。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大学日本语》(1-4册)、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日语教程》(1-4册)、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基础日语》(1-4册)、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1-4册)。以使用的《新编日语》为例,该教材第一版为1994年1月出版,于2008年6月再版,但是其基本内容并没有变化。这导致了学生所学到的日语无形中就已经与时代脱节,有的人戏称学习这种教材的学生只能去和日本的老人交流。还有因为其场景大都是以中国的上海一带为主,例如:逛街去淮海路、南京路,观光去东方明珠,旅行去苏州、杭州等,无时无刻都在给学生渗透着"中国文化"。
2.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明确教学目标。 初级阶段的日语教学目标是教授基础的日语知识和技能,以帮助学生们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为高年级学习高级的日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基础阶段的教育是最艰巨同时也是最重要。在无法改变现有的考评体系的前提下,只能把应试教育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模块教学方式,在低年级的阶段就要培养学生们学习日语的兴趣,并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2 明确教学目的。当前时代的变革致使日语教育的教学目的必须向着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努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并不容易,既要教师的主动引导又要学生们自身不断的积累实践。在基础教育的阶段,既要加强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些能力都是构成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现在有些老师已经认识到了文化理解能力及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但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其实表达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才是跨文化交流能力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一个人再使用日语与他人交流时,即使有些语法上的错误,但是如果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强的话,对方仍然可以通过不算完整的日语表达了解你的意图,进而实现跨文化交流。反之,即便日语说的很流畅,但是要表达的内容却支离破碎,东一句西一句的话,也是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的。
2.3 改进教学方法。改进现有的单一教学法,要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有的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利用现在多媒体资源丰富的优势来弥补教材上内容的不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更直观更生动的教学模式,利用图片等辅助性手段加强对日本社会文化,日语单词的了解,使学生们摆脱现有的枯燥无味地啃书本的教学,激发起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可以打牢学生的语言基础、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的结构、对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也对规范课堂教学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由于教学师资水平和学时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基础日语教育阶段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社会在不断发展,世界在不停变化。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大潮,才会不被历史的车轮所抛下。 参考文献:
[1] 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庆祥.中日非语言交际研宄[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 杨秋芬.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究[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 [4] 潘红娅.初级日语的教学现状与教学方法革新之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5] 于春英.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探索[J].科技文汇,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H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