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2022-08-11 11:03: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欢迎阅读!
英语,具备,素质,教师,心理
浅谈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何种心理素质是我们所需要的呢?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即爱、创造品质,幽默感和耐心。

一、爱。

什么是教师的爱?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上。

1)亲近感。

教师对学生有了亲近感,师生之间就有了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感情。通过互相接近、互相交往使彼此的思想、看法、兴趣、情感和态度得以相互交流。教师除了在上课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外,在课余时间要尽量多接触学生,跟他们一起参加各种各样、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兴趣的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师生情感最容易得到交流,相互信任也是最容易建立的。

教师在亲近儿童时,首先有正确的儿童观,特别是接近那些被认为“纪律观念淡薄”的淘气儿童时,更应当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他们。儿童的理智往往难以战胜对某些事情的强烈向往,这是他们纪律性不强的一个原因。没有孩子的淘气和没有淘气的孩子就产生不出真正的教育学。正是这些淘气的孩子和他们淘气的行为推动了教育思想的发展。一般来说,淘气的孩子思维敏捷,朝气蓬勃。这种气质常常感染给他们的同学,淘气的孩子一般应变能力强,在他们身上可以见到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富有幽默感,很容易与他人相处,他们精力充沛,充满幻想,乐于独立探索知识,力图改变现状。教师在接近他们时,不要对他们的淘气行为简单地加以压抑,而是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晓之以理,细致入微,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这样“淘气”会变成他们最可贵的一大优点。教师亲近学生不但有利于帮助他们学业进步,而且还可以通过积极的交往,发展学生心理保健的功能。 2)理解感。

爱是心理相容的最高表现,它是以忘我为特征的。心理相容的因素之一是理解,理解是对他人内心世界的认识、了解和体谅。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理解是师生交往的需要,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性格加以认识,从而产生关怀、同情、谅解、帮助、诱导等。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也是最能理解学生,原谅他们因缺乏经验而无法正确理解在大人看来简单容易的事情。教师经常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考虑教育问题,那么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往往也是最好的。理解不一定是完全赞同,更不是放任和怂恿。它包含一种宽容,并在这种基础上以扬长避短的观点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动不动就对学生横加指责,或厌恶疏远他们,不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实际上切断了师生间联系的渠道,使教育陷入被动。了解是相互的,不但教师需要理解学生,而且学生也想理解教师,只有建立在师生互相理解基础上的信任才是牢固的。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获得他们对自己工作价值的理解,对自己品德的信赖,除了诚心诚意地热爱自己的学生,从学习、思想、生活上处处关心他们外,教师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马卡连柯说过一段尖锐但富有启发性的话: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不论你是多么的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精通业务……那么,除了蔑视


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往往不是看你懂得多少,而是看你能教会他们多少。

3)期望感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心,而自信、自强、自尊又能促使他们成才。它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所暗含的期待体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成长。著名的罗森培尔效应所反映的正是平凡的学生,在“权威”的认可中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发挥独创性,赢得教师的支持并最终取得学业上的成功的事实。儿童需要我们的赞许,鼓励是教师表达他们对学生期望的主要方式,尽管施加压力有时也能起一定作用,但却是建立信心、解放思想和取得成就的大敌。应当坚持用鼓励的方法,鼓励的方法比施加压力的方法有效得多。比如在上课时,教师总是从学生所做的努力中找出一些东西加以表扬,而不是以“怎么连这也不懂”之类的话责怪学生。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有意提及他以往成功的经历以帮助他增强自信心,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转为现实。鼓励和赞许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强大推动力。它像是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点起一支小蜡烛,但发出的光辉可以照亮我们周围的空间。

二、创造品质

善于思考和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教师的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缺乏它,教师容易把课上得刻板枯燥,在工作中难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难以不断做出新贡献。具备创造品质的教师,是心智灵活、随机应变的教师。他们不断求新知识,向往新事物,吸取新信息。美国创造性教育权威史密斯给创造型教师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创造型教师是吸取教育科学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加以运用,并能发现新的实际方法的教师。史密斯的定义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吸取新知识,二是运用新知识,三是创造新方法。应该说史密斯的定义涉及到创造型教师的本质。比如,为了突破传统的机械运用句型开展实际的口头语言练习模式,代之以从机械到活用,并同时解决课堂中常见的那种学生一方只问不答或只答不问的能力培养的缺陷,将口头练习从易引向难,从模仿到自由发挥。采用基本框架的控制性会话就是一种带有创造因素的教学尝试。教师通过运用一个基本框架,创造出一个所需要的情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句型,把它慢慢发展成为一次自由表达的会话活动:

A B

Hello B! Hello A!

What day is today? It is Sunday.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Where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home. What about you? I am going to the market. Goodbye A. Goodbye B. 一旦学生学会一种会话,教师应从黑板上抹去基本框架的材料,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会话。当学生发展其会话内容时,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词汇,为学生的会话提供方向。教学创造是无穷的,这是因为教学活动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材在变,学生在变,教师本人也在变,教学环境在变,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师工作的这种复杂多变性,只有不按死板公式思考和行动的人才能胜任。

三、耐心。


耐心是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品质。学生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步缓慢,甚至在教师做出一番努力之后仍不见理想成效时,一些教师往往会感到焦躁,有时还会失去自制。这时,他或许会动辄批评学生,也可能加大练习量,用生硬的态度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但结果往往与老师的期望相反。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教师的耐心,只有耐心和自制才不会使自己容易产生嫌弃、埋怨、责备的消极情绪,才能冷静分析主、客观状况,运用合理的方法改进教学。赞可夫说过,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要求自制,教学中采用循循善诱的态度。比如,教学之初,先对其学生的知识程度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能力发展情况,这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其次,教师应注意分析各位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能力,因人而异,帮助他们进步。学生年龄越小,教师在纠正他们学习上的毛病就更要耐心。教师任何时候都不应当把班里学习成绩最好、最聪明的学生当作衡量其他学生学习的尺码。这种做法容易损害部分接受程度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倘若这类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学习距离拉大,教师将会发现在不危及教学进展的情况下,要在各种类型的学生之间保持一个一般水平是十分困难的。这也可能导致教师失去耐心的一个诱因。目前有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法,即按照教学过程进行学生分层、目标成绩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及评价分层,取得了成绩,体现了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用动态观与不平衡观来处置的思路。

四、幽默感。

教学幽默感是教师的一种睿智、健康的能力和品性。在人际关系中,有些人善于感受,发现某种特殊的生活矛盾,并善于把它们揭示出来,表达出来,感染别人,使人发笑,这种人便具有幽默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幽默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认知活动,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有利于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幽默的表达方式一般可分为言语幽默体态幽默以及直观教具的幽默初级阶段的外语教学需要大量的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句子结构的含义。有时过多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烦闷,这时,如果教师结合教学环境,运用某些滑稽、令人发笑的身体姿态、面部表情、说话腔调等,往往会减轻课堂中紧张烦闷的气氛,避免过分焦虑的情绪产生。当学生发现课堂中没有嘲笑的现象出现时,对合作性活动的向往会大大增强。教师的热情会鼓励学生心甘情愿地位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活动而努力。

如上所言,幽默感,包括从轻微的娱乐活动到稍许轻率。那么介乎两者的中间点的内容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容易的,但如果英语教师要把他的目标放在接近这中间点的某个位置上,就必须注意下列两条原则:第一,当出现属于情境性质的笑声时,教师应对倾注该情境幽默题型加以控制,使学习目标不至于受到过分“滑稽”动作的影响;第二,在运用某些例子以创设情境时,必须留意用来解释情境的语言或动作不要引起学生的难堪情绪。比如,不要将个头胖的学生当作“fat”含义的实例,或将瘦小的学生比作“monkey”等。以免伤了当事学生的自尊心,并引发别的学生对其加以嘲笑。对此,运用图画的方式体现幽默较为合适。实施教学幽默时还必须注意:突出教育教学目的,抓住最佳时机,讲究分寸,点到即收,宁精勿滥,适可而止,否则容易流于庸俗。

除了创造品质、耐心自制、幽默感和人道主义外,下列的品质性格也是儿童所欢迎的:热爱自己所教的科学,年轻活泼,或者心境年轻活泼;有民主作风,平等待人;有控制课堂灵活使用教材的本领;公平、守信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aH.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