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读《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读《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
作者:刘艳芝
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第09期
《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为日本学前教育系列丛书之一,它探讨了幼儿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与孩子们共同生活中,如何把保育教育的元素渗透进去。本书作者高杉自子从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到园长、幼教行政官员、大学教授、研究所所长,在幼儿教育“教学”“行政”“科研”三大部门的不同角色的业内转换,对幼儿教育的本质与游戏活动的引导,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等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2009年,本书由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翻译,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审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七章,第一章探察幼儿教育的特质,作者重点论述了与小学教育不同的幼儿教育的特质——保育。她强调幼儿是保育的主体,保育活动的开展,应该从理解幼儿出发,应该关注在活动过程中每一名幼儿的表现与成长状况。
第二章对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强调在游戏中教师要给予幼儿支持。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游戏活动来进行的。只有幼儿教育能够守护游戏。幼儿的游戏才是幼儿教育——保育的本质所在。教师要仔细地观察作为主体的幼儿是如何主动地作用于环境,创生出游戏活动的,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努力去解读幼儿此时此刻游戏的意义。
第三章阐述了幼儿园的生活要以幼儿为主体,与幼儿共同开创幼儿园生活。幼儿园教育要开展适合幼儿期的生活。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体验其自身所需要的真生活”“通过生活,在生活中,面向生活”,使幼儿在生活中自我充实。幼儿园应该是幼儿能够自主地开展属于自己的生活活动的场所,是幼儿能够在生活中发挥自我充实能力的机构。
第四章重点阐述了保育计划的制定。制定计划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关注每一名幼儿的成长。计划应该以每一名幼儿获得适合幼儿期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二是计划与课程的关系。课程的编制是以幼儿开展主体性的生活为目的的,课程的实施是通过制定具体的计划,在实践获得中完成的。也就是说,计划是各园课程的基础,计划具体化的实质是每一名幼儿的真实生活的展开。三是计划应给游戏以一席之地,这要求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与内容来创设环境,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并在实际活动中重构环境,给予幼儿适当的援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