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开展支架式教学》,欢迎阅读!

如何开展支架式教学
概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促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有良好的语感,发展其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要想提高其阅读能力并非易事,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通过构筑支架的方式辅助学生展开阅读,促使学生逐步提升阅读能力。
大家是否知道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家是否曾经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包过粽子呢?包粽子的过程是怎样的,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包粽子的过程的吧。”这一番话和影像资料结合在一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鼓励学生先说说自己包粽子、吃粽子的经历,然后再阅读课文,对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有学生提出:“课文里详细介绍的是红枣粽,但是我们家包的都是鲜肉的粽子。和其他的粽子不一样,包鲜肉的粽子必须要将糯米用酱油拌过。这样的粽子咸咸的,味道更加好吃。” 学者何克抗将支架式教学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思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利用影像式支架能更好地促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在丰富多彩的画面的促进下,学生会更积极地投入思考,其合作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一、问题式支架,高度适宜
问题式支架充分利用了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通过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展开自主思考,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从中获得问题的答案。在设置问题式支架的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能帮助其稳固根基、难度适合的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从泛读走向精读,最后尝试总结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提高阅读的效率。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通过阅读这则寓言故事,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其中的道理,笔者采用了问题式支架的方式展开教学。先鼓励学生比赛朗读小鸟的话语和青蛙的话语,尝试读出该人物的语气,看看谁能表现出青蛙的自信和傲慢,体现出小鸟的诚恳劝告。此后笔者又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大家觉得小鸟说的话是不是有道理呢?天到底是小鸟说的那么大,还是青蛙说的那样,只有一点点小呢?”学生认为:“小鸟的话是正确的。”“那么青蛙为何一直都觉得小鸟的话说得不正确呢?”学生认为:“青蛙是一个盲目自信的家伙,只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你觉得青蛙这种看待事物的方法是否正确呢?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偶尔会成为青蛙这样的人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到作品的内部,深入体会寓言故事的主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