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支架式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2022-08-16 22:06:5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支架式习作教学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架式,习作,语文,策略,小学
小学语文支架式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习作教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提起作文,学生是不愿写、没内容写、不会写;教师是害怕教、不知教什么、不知怎么教。如何改变现状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习作过程指导薄弱是当前习作教学低效的关键问题。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没有完整的认知,不能形成清晰的习作思维,不知道该写什么,该如何写。教师如果能为学生提供支架的帮助,降低习作任务的难度,帮助学生明晰解决任务的步骤,势必会提高教学实效。 一、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立足课堂教学

支架式习作教学指教师将支架运用于小学习作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的指引,在学生习作的不同阶段、在学生习作碰到梗阻时,提供必要的支架支持,帮助学生获得习作水平的提高。 (一)课堂实验,实现言之有物

课堂虽小,但是它可以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课堂上的亲身的体验,一切空洞的说教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有愉快的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后,再根据体验作文,这样的作文写起来,才能言之有物。在一节作文课中,我先带领孩子们做了一个实验——鸡蛋浮起来了!再指导孩子们去完成作文。孩子们写出来的作文引得同办公室的老师交口称赞。

(二)作文过程,做到凤头、猪肚和豹尾

一篇优秀的作文分为三部分:凤头、猪肚和豹尾。即作文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美丽,引人入胜;作文的中间要像猪的肚子一样丰满、生动且有内涵,而结尾则要像豹子的尾巴,简短而有力。

老师先出示一只凤凰的头。这是一只美丽的凤凰的头,你们看它漂亮吗?凤凰美丽无比,它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凤凰的头更是美丽无比,也正因为此,古人常把好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

在讲解猪肚时,同时讲解三个写作小技巧:运用细节描写、立体展示、悬念迭起。描写的运用是习作能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如果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会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它的运用使文章扣人心弦。

编筐编篓,全靠收口。作文在结尾处要写得像猎豹的尾巴,刚劲有力,文章有了精彩的,就如同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又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讲解结尾写响亮的三个小技巧: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活用修辞,妙笔生花;引经据典,言简意赅。

这样孩子们发现,作文中的开头、中间与结尾,不是孤单的个体,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文中如果能做到首尾互相呼应,中间过渡自然,作文一定会大放异彩,吸引众多的读者来欣赏的。

二、搭建支架,讲解写作方法 (一)巧借词语,妙趣顿生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写作文要实话实说,但有时也不妨实话巧说。借用词语、活用词语使文章妙趣顿生,这就是巧说的一种好方式。 下面几句话中的词语活用也很生动:


今晚的月亮圆的有点古典。

仅有的几节自习课也被老师们瓜分了。

跳舞会使人振奋,也会使人颓废,关键是看你怎样起步。

古典一词看似用的不当,但仔细揣摩,就感到非常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古代工笔画中的圆圆的月亮。瓜分一词原指分割、分配实物。也特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领土。而这里却活用为老师们抢着上课的情景,把老师们敬业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振奋”“颓废从感情色彩上说一褒一贬,这句话形象的说明凡是要有个度,否则好事会变成坏事的道理。

(二)巧用修辞,文字鲜活

我们知道大凡鲜活的、具有美感的文字总惹人喜爱,引人入胜。作文中巧用各种修辞,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炼,气势充沛。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2.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诗文中的叙述或说理显得形象生动。 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行为的一种手法。文章加入拟人手法,更加生动有趣。

修辞之于文章,正如白云之于蓝天、星光之于夜空,因其美好点缀而使文字焕发光彩。 (三)妙用描写,真实生动

妙用各种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细处见情,微处见妙。 1.外貌描写:外貌描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一般选择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来表现。 2.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很容易表现在脸上,很多时候人物脸上的一个小小的表情变化,都能反映内心的波澜。

3.语言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也反映人物内心的一种方式。同时,语言描写还可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修养等多种信息

4.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最容易让角色活起来的方式,同时也是阅读和写作的难点,因此需要多加练习。

5.心理描写:对人物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包括梦境、幻觉等)的描写。

6.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三、利用支架,纠正习作误区

(一)作文越长越好,误导孩子废话连篇

不追求习作内容,一味追求作文字数,只会带来许多弊端。怎样纠正错误观念、克服长篇累牍的弊端、走出作文越长越好的误区?


文章首先要有实质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锤炼语言。锤炼语言,一要做到准确用词,二要做到句式灵活富有变化,三是恰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四是引用名言警句,来丰富文章语言、加深文章思想含量、增强表达效果。 (二)成语越多越好,孩子作文词不达意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成语不恰当的使用会带来扭曲事实、内容空洞、情感虚伪的误区。

那么,怎么才能走出作文中运用成语越多越好的误区呢?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我手写我口。就如同你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当时发生的事情都一一说清楚,让读者能够了解就行了。第二,学会用修辞。为了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你的意思,需要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第三,要突出中心。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点就够,不要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也写到作文中。 (三)平铺直叙,导致习作缺乏亮点

面对平铺直叙作文,有几招使文章曲径通幽、波澜起伏的妙计,不妨试试。 1.设置悬念,出奇制胜

文章开头来一个别出心裁的句式,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往往带来匪夷所思的效果。不符常规,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起兴趣,让读者对下文产生期待。 2.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要使文章起伏跌宕,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 3.锤炼语言,妙用修辞

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能使人、物、景栩栩如生,把平淡的材料变得生动有趣。

4.先抑后扬,形成波澜

让感情来个捉迷藏也是个好方法。比如当你真正要表达某种褒贬情感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而一开始将相反的方面表现出来,接着才开始表现你所想表现的那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周子房.构思阶段学习支架的设计与运用[J] .中学语文教学201511 [2]荣维东.写作教学的关键要素与基本环节[J]. 语文建设. 2018(16) [3]荣维东.写作教学的关键要素与基本环节[J].语文建设. 2018(16)

作者简介:崔玲,女,出生年月:1984年出生,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淄博市,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单位: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七小学(邮编25508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c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