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教案》,欢迎阅读!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85页信息窗1第一个红点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清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煤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四年级有几位小志愿者者要去儿童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小朋友,他们来到了文具店准备买一些文具。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图片。
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每个文具盒29元,笔记本5元/本,钢笔8元/支。
预设2:他们要买10今文具盒,买40本笔记本,买30支钢笔。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的数学问题? 预设1: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 预设2:买40本笔记本要花多少钱? 预设3:买30支钢笔要花多少钱?
同学们把有关系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 二、探究方法,楚立模型
(一)解决问题,初步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1.第一个问题: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 独立试做,初步感知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子上,并在组内交流。 谈话: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预设1: 29×10=290元。29元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要买10个, 就是10个29元,用乘法计算,所以就是29×10=290元。
预设2:因为一个文具盒是29元,他们一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算式就是29×10=290元
追问:在这里的29、10、290各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1: 29表示每个文具盒的价钱,10表示买的个数,290表示一共花的总钱数 预设2:他们之间的关系式每个文具盒的价钱X买的个数=总钱数 教师板书:每个文具盒的价钱X买的个数=总钱数 2.第二个问题:买40本笔记本多少钱?
谈话:要求买40本笔记本要花多少钱?怎样列式 预设:5×40=200(元) 追问:你能说一说算式的每一部分各表示什么,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关系式说一说吗?
预设:每本笔记本的价钱X买的本数=总钱数 3.第三个问题:买30支钢笔多少钱 谈话:你能直接列式并说出关系式吗? 预设:8×30=240(元)
每支钢笔的价钱X买的支数=总钱数 (二)观察类比,发现数学规律 1.发现规律 谈话:让我们回头看一看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关系式,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在日常生活中,像每个文具盒的价钱,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每支钢笔的价钱……这样表示物品一个单位价钱的量,我们称它为“单价”
像个数,本书,支数……这样表示单位个数的量,我们称它为“数量” 像总钱数这样表示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量,我们称它为“总价” 那同学们看,单价,数量,总价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单价×数量=总价
马上把这个关系式读一读,记一记。 2.实际应用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能遇到这些量呢?
同学们都是细心人,对,在集市上,商店里,超市里等这些存在交易的地方都能碰到。
老师整理了一些生活中例子,大家先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课件
同学们注意到了没?哪个量出现的最多
预设:单价这个量看到的最多,那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谈话:单价表示的是物品1个单位的价钱,同时也反应了这种物品的贵贱程度,买东西的人通过单价就能知道这种物品是贵还是便宜。因此商家在宣传的时候只展示单价就可以了。
谈话:同学们看这些单价。认真观察这些单价的单位名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奥,它们都是由两个单位名称中间加一条斜线组合而成的,价钱在前,个数在后。样子有些像我们前面学过的速度单位。 那你会读吗?
既然单价的单位和速度单位类似,那它们的读法也是类似的。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学生读。 3.推导规律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单价,数量,总价,并知道了它们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碰到,说明这些数量非常重要。下面让我们再举例子看看他们的关系吧。
怎样列式,用到了哪个数量关系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调换一下,你还能解决它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mL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