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癖是文艺还是病

2023-02-26 10:37: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恋物癖是文艺还是病》,欢迎阅读!
恋物癖,文艺,还是
恋物癖是文艺还是病?

恋物癖,这个词近年来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出现在许多文艺小青年身上。使得恋物癖也染上了文艺气息。然而他们眼中的恋物癖是否是真的呢?

在许多人而言,恋物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独爱某一种颜色,深蓝,粉红,亦或者水粉黄,那种像落魄的窗花要被烟火点燃的颜色;二,有从小陪到大的物品,如布偶,缺少了它们便难以安眠;三,有收集的习惯,邮票,杯子,笔记本之类的。会经常买一些其实从头到尾都不会用上的东西,可是直到堆满整个屋子都舍不得扔掉。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认为所谓的恋物癖就是以上所说的。就像我的好朋友,算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她总是喜欢买许多用不到的东西,房间里堆的满满的,却大部分都没用过。还喜欢收集很多稀奇的物品,不在乎价值,只在乎感觉。我们也一直觉得她是“恋物癖患者”大部分“恋物癖患者”都是缺乏安全感,而事物的感情却千年不变,因此他们喜欢通过收集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沉溺在满屋子小物件带来的虚幻安全感中。

似乎在现在的年青人中,这种“恋物癖”是很寻常的一种现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但是在心理学中的恋物癖则严重多了,是一类性偏好障碍。

在心理学中,恋物癖是指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几乎仅见于男性。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如乳罩、内裤等,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以手淫,或在性交时由自己或要求性对象持此物品,可获得性满足(即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对刺激生殖器官的性器具的爱好不属恋物症。恋物癖通常开始于青春期, 多见于男性, 由于这种行为会引发患者不惜用非法手段(如偷窃、抢劫等)去获取异性的物品(如异性内衣、丝袜、手帕等)恋物癖的对象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主要指通过接触异性穿戴和使用的服装、饰品来唤起性的兴奋,获得性的满足。广义的恋物癖所恋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异性穿戴的那些无生命的物品,而且还包括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通过接触身体的某一部位获得性满足,恋物癖者以男性为多。他们对异性本身或异性的性器官没有兴趣,而把兴趣集中在女性的内衣、内裤、乳罩、头巾、衣服或异性的头发、手、足、臀部等部位来取代正常的性活动以激起性兴奋,获得性满足,他们常常通过对这些物品抚摸、玩弄、吸吮、啮咬等方式激起性兴奋,同时伴以手淫来获得性满足。恋物癖往往会影响正常性爱的质量,甚至对正常性爱不感兴趣,同时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知,所以需要治疗。 恋物癖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纠正的性心理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我们习惯把某些词语挂在口头上,用自己的理解来理解。就像恋物癖是一种心理疾病却被大家拿来卖弄文艺,让大众曲解了恋物癖。

大众口中的“恋物癖”也是一种心理问题,但此恋物癖非彼恋物癖。就我而言,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总会觉得事物难以掌控,对生活感到茫然,即缺乏确定感和可控感,也就是安全感。出于人本身的控制欲,自然想要抓住留下些什么。而看着自己收集的事物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通常很多人购物不是出于自身需要,而只是想要。通过买东西来填补自己,把自己的心塞满。这种心理问题再常见不过,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个体的安全感主要是在孩童时父母对其的态度。若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能够给与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的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所以,不要再给恋物癖贴上文艺的标签了 。许多人都只是一味的从众,从不去想背后真正的含义。现代人浮躁的生活让人无心去顾及那么多。偶尔应该放慢脚步。只有习惯慢生活才能快速准确找到自我定位而不会迷失自己。



10应用心理

徐婷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jm4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