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是顽皮还是“多动症” 》,欢迎阅读!

是顽皮还是“多动症”
作者: 张瑞明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3年第2期
顽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可是不分场合,不听劝阻,像孙悟空似的,总是闹事,这样的孩子让家长“头疼”。其实,孩子也不是故意的,而是患上了多动症。这可是一种难治的儿童心理疾病,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才能逐步治好。本文家长的经历,也许能给同样处在痛苦中的父母一些启迪和帮助。
家长的自述
我的手机被老师打爆
婚后,我和老公经营一家小店。由于店内生意忙,儿子陶陶1~3岁由我妈妈带。陶陶从小就很顽皮,比一般的小朋友好动,时常闯祸。但我妈对他极为宠爱,任由他闹,还常说:“淘气的孩子,聪明。”
3岁后,陶陶准备上幼儿园了,我就接回家自己抚养。以为儿子上幼儿园了将受到良好的教育,总会规矩一些。没想到,入园不久,老师就反映他上课不守纪律:老师在给大家讲故事,他却常常从座位上站起来,抓玩具玩。户外活动,他最起劲,到点儿喊他回教室,怎么也不听。放学后,我就教训他,被我妈制止了,说:“不着急,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会变安静。”
陶陶爱冲动,如果有同学欺负他,他就会动拳头。就这样,他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在我不断的赔礼道歉中度过了。
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在进校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我的手机被老师打爆了。老师说陶陶上课根本就不听讲,不是跟同学交头接耳,就是手在抽屉里动来动去。
我每日为孩子提心吊胆。一天,老师又反映陶陶上课晃椅子,还故意惹同桌。老师批评或暗示时,他会稍静一会儿,可没几分钟,又故技重施。
有一回老师看到陶陶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心想今天还不错。走近一看,他的书都是反的,老师问他在做什么,他不吱声。回家后经我追问,他说自己脑子里在想各种故事,我真是哭笑不得。还有一次,陶陶上课玩弄前排女同学的辫子。老师说了他几句,他竟站到桌子上大哭起来。我和他爸因此被“请”到了学校……
儿子挑战我的忍耐力
在家里,陶陶似乎总是处于兴奋状态,一有空就看电视,碰到武打片,还会跟着划拳踢脚,能折腾一两个小时。他做作业,也少不了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
快到期末考试了,我帮着他复习语文,发现他很多词语不会写。我憋着气,教育他:要专心。我拿笔把他不会的词语划上杠杠,他却把这支能发光的笔拿走,玩去了。我心中的火一下蹿上来,过去就将笔夺下往地上砸,并边打边骂他:“上辈子我做错什么了,怎么生下你这个笨蛋来!这么笨!这么笨!”儿子也被吓哭了。
我的情绪算是彻底发泄了,可静下心来就后悔,想应该对孩子多一些耐心。老公开始对陶陶是晓之以理,但是没起作用时,对他又是一顿打。
这样的情况反反复复,有时孩子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一个学期下来,我已经身心俱疲,儿子的行为却没有半点改善。
因为陶陶好动,上课无法认真听讲,在家不好好做作业,学习成绩自然是班级垫底,一年级期末语文只考了七十多分。
家庭训练,让我欣赏到儿子的优点我们开始四处求援。经人介绍,我们去了医院。经过问诊和各种检查,医生诊断陶陶为多动症。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结合行为治疗。
从医院出来,我和老公做了一次深谈。最后决定,我暂时离开生意场,专心帮助陶陶治病。
药物治疗试了一段时间,有点效果,孩子身体没有出现副作用,于是,督促陶陶服药,成了我的一项任务。
另一方面,心理治疗师也给陶陶制定了行为治疗方案,我陪着儿子一起完成。如阅读训练,开始时陶陶根本坐不住,还老念错字,我就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鼓励陶陶读出来。我还采取了加分和累计奖励等方法,并慢慢使儿子阅读的时间逐渐延长。
两个月下来,陶陶有了些进步,我很是高兴。根据治疗师指导意见,增加阅读难度,要求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章的意思。
老公则积极陪着陶陶做运动,通过打乒乓球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我和班主任积极沟通,请她共同督促和指导陶陶的行为。经过实践,我慢慢改变了对陶陶的看法,不总是盯着他的缺点,而是换个角度看他,并记录下他每天的努力。一个月后,我翻开记录,看到儿子有很多优点。当陶陶第一次拿出90分语文成绩单时,我兴奋得哭了。我拉着陶陶说:“儿子,在妈妈眼中你是最棒的!”陶陶也开心地笑了。
一年下来,陶陶的情况有了改善,上课注意力能集中2 0分钟,同时也能遵守课堂纪律。看着孩子的变化,我们认为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专家视点
问:什么是多动症?
答: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力差,并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但智力一般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可能伴有同伴关系、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功能方面的异常。
一般来说,大多数3岁左右就表现出好动的特征,8~10岁为高发病期。一些儿童甚至持续到成人。患病率3%~5%,男孩女孩发生率之比大约是3∶1。
问:家长如何简单区别孩子是正常的淘气,还是好动和多动症呢?
答: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淘气误认为是多动症,并轻易扣上“多动症”的“帽子”,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不利影响。在这里,笔者将孩子正常的好动与多动症做个简单的区分。
1.是否能够自我控制
正常儿童也会有上课走神、做小动作、打架等行为,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时,多能够自我控制并积极改正;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
2.是否能够集中精力
正常好动的孩子,有时候也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一旦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去做并且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而多动症的孩子做不到。
3.是否对神经药物反应有别
正常好动的儿童在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后会表现为异常兴奋;而多动症患儿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后会变得安静,使用镇静剂后会表现为兴奋、多动。
4.是否能够做轮换动作
正常孩子可以灵活自如地作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而多动症的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
问: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答:儿童多动症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脑组织器官递质损害;遗传因素;其他因素,如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所能及的程度等诸多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
本文所提到的陶陶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溺爱型,外婆对他百依百顺,使他从小养成任性、骄横、脾气暴躁等习性,其表现就是不容易适应环境、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任性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也易患多动症。
问:该如何治疗多动症?
答:多动症患儿轻者只需心理治疗,重者应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一般药物治疗常常不被家长接受,而心理治疗又不被家长所了解。好在陶陶目前的治疗情况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这和家长配合是分不开的。
作为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可以借鉴陶陶父母的做法:多动不是孩子故意行为,而是疾病导致的。因此,不应该打骂孩子;不要采取过严或过宽的态度对待孩子;双亲要和睦相处,给儿童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积极开展家庭系统治疗;及时和老师、医生保持联系。心理治疗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