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进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2023-02-24 22:0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声读物进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可行性分析》,欢迎阅读!
读物,有声,可行性,图书馆,高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声读物进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林超群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9

要:鉴于有声读物所拥有的读者认可和技术支持,将其引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记忆阅读材料的内容,而且在促进多方共同参与建设有声读物数据库的过程中,有望进一步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但具体操作时要注意版权等法律问题。有声读物数据库可以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这将有助于消解当前社会对高校图书馆资源的需求与其实际供给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有声读物;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法律问题;社会需求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来理解图文的一种行为。有声读物源于英文audio book,是一种通过听觉来理解的素材,美国有声读物协会将其界定为文字不低于51%的可复制包装成盒式磁带、高密度光盘或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任何录音产品,兴起于上世纪的美国,录制人的朗读声并播放给视觉障碍群体,后期逐渐走向市场,拥有更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阅读推广活动作为高校图书馆提升读者阅读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盛行,而信息时代移动终端对音频强有力的支持有效地推动了有声读物的普及。有声读物进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将为当前的全民阅读创造一种有益的新局面。 一、有声读物的优势

相比依靠视觉阅读的纸版书、电子书,有声读物的优势主要在于:有声读物能够使读者随时随地通过听觉吸收阅读材料的内容,无关乎读者的视觉状况。此外,音频载体在信息时代容易获得和播放,该特点丝毫不逊色于以上两种形式的图书。有声读物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科技发展的支持。 (一)读者认可

有声读物最初的服务对象是有视觉障碍的群体,后期又逐步发展了越来越多的愿意听书的读者,如有车族、老人和儿童。读者愿意通过听觉阅读的原因有:①免于使用视觉系统。完美地规避了视力缺陷、视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文字掌握量少等问题。②听觉是人类实现语言学习社会活动行为的一种重要知觉。在声音信号刺激神经系统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人类可以获得并处理大量的外界信息。③便捷。音频资料既可保存在电子设备中,也可联网在线播放;而现有的电子设备具有智能、便携等特点,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听书。④人声与背景音乐人的声音不同于其他声音信号,使得听书行为更像是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话语的理解,虽然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互动,一般较容易被大脑处理;而背景音乐则是用大众喜爱的韵律巧妙地衬托了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有利于读者更充分地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 (二)技术支持

现有技术可以保证小容量高音质,复制无损。无论是在线还是保存后播放,都可实现较好的听觉体验。

二、阅读推广的困境

目前阅读推广已实现了为读者提供优秀书目的预期,不论是高校图书馆、主流媒体还是网络书商都可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优秀图书,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向读者推介,但都很难保证读者可以高质量地吸收这些图书的内容和主旨。而有教师或馆员主持的图书交流会则可鼓励读者提前阅读一本书,通过更深层次的讲解与交流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其随后进行精读的可能性较大,也能较轻松地掌握该书的内容和主旨。但此类活动举办的频率和所涉材料都有限,高校图书馆仍亟待走出这一困境。

三、有声读物进入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方案

高校图书馆服务以助力教学科研为主,也可作为优秀图书选择和有声版本录制方案执行的标准。将有声读物引入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方案初定如:①与各学院合作确定优秀书目清单;②在不局限于本校范围内征集以上优质图书的录音小样,做好宣传工作;③通过遴选确定一批可以长期合作的优秀朗读者;④朗读内容按照法律规定由作者与图书馆编辑人员协商决定或其他合法策略;⑤录制有声读物并审核,将成品建成数据库后借由网站公告、小型报告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全校读者推介,并尝试将该资源面向社会开放。

本文期待通过以上设计,激发和培养读者读好书、精读书的兴趣,让声音在读者和优秀图书之间架起一道牢固的桥梁,让更多读者关注并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 四、法律问题

有声读物制作与传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通过行业监管审核、读者监督举报等手段避免不良读物混入其中。第二,制作有声读物是对原始图书的二次创作,需按法律规定获得作者正式授权或其他合法策略,储存、传播等也要按相关法律谨慎进行。 五、结语

综上,有声读物进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前景较为乐观。高校图书馆建立有声读物数据库不仅能服务本校读者,还可将高校特有且以之为主的具有科学研究或专业应用价值的优秀馆藏直接推向社会社会图书馆,方便更多非本校人士阅读。此举既能推动全民阅读的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展,又给了全社会更充分的时间来思考与处理高校图书馆是否能对社会开放以及如何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史秋雨.中国有声读物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204 [2]张贤冲.浅阅读时代有声读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夏威.移动互联时代的有声阅读创新[J].中国记者,201308 [4]刘思光.公共图书馆自主制作有声读物[J].新世纪图书馆,201204

[5]张鹏,王铮.“听书形态的起源、发展与趋势——兼论图书馆面对新型音频资源的应对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3 作者简介:

林超群,女,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SG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