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体养生与健康保健》,欢迎阅读!

中医
养生长寿三大法宝:养精 养气 养神
生命有三个要素,那就是精气神;养生有三大法宝,那就是养精、养气、养神。几千年来,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养生长寿经验,归纳为这三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是健康长寿的基础;而我们中国人的三大法宝——养精、养气、养神,是对长寿之路更高深的总结。在实行四大基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向三大法宝迈进。
“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遗传物质,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个是食物化生的营养物质,属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需要营养物质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此外,还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气,与营养物质共同组成了后天之精。
养精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第一,节欲保精,切记“色字头上一把刀,养精首先要节欲,这是最关键的一种做法。第二、进行经络按摩,促进精的生养。第三、均衡营养,注意补精
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气有三大作用:一是推动作用,可以推动经气、血液的循行。二是气化作用,气化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过程。气作为新陈代谢的动力,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并调节人体的正常体温。三是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气既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与病气斗争,将之驱除出去。
人体的气有四种:第一种气叫元气。第二种气叫宗气,第三种气叫做营气。第四种气叫做卫气。养气最重要的就是保养这四种气。还要注意:呼吸要慢,“吸人一大片,呼出一条线。”吸进去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气,要吸入一大片,呼出来的是体内的浊气,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条线。
在人体生命三宝中,神是最重要的,因为神可以统领精和气,是生命活力的综合体现。人体精满气足就会神采奕奕,养神就是要达到神采奕奕的状态。养神法在中医宝库中最丰富、最神秘,这里先介绍一种简单的“五心养神法”。
1 动功的“五心养神法” 动功的“五心法”,是取人体的五个中心穴位进行按摩。一是顶心,二是胸的中心,三是腹的中心,四是手心,五是脚心,2.气功的“五心养神法”这里是指意守这五个穴位的修炼方法。“五心养神”的方法一定要结合起来修炼。在动功与气功之间,要先做动功的“五心”修炼,再做气功的“五心”修炼。
(
精神情志 以恬淡为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还说:“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这说明人的情志变化虽是人体正常的情感表现,但亦须有度。过之,则易伤五脏,致人以病。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些人因情志过极而导致一病不起,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精神内守病安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中说:“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这都是说,人若能充分利用喜乐这种良性情绪和心态,对气血的调和畅达是很有好处的,是有益于养生保健和健康长寿的。其方法就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要学会自我愉悦,自我安慰,要善于主动发现和寻找生活的乐趣。要能做到知足者常乐,自得其乐,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笑一笑,十年少”,笑,的确是治病的良药。 事若知足心常乐
《内经》中说的这种“恬惔虚无”的心态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很多人在气头上都爱说“没有过不去的坎”,但真正遇到具体事情时,却又是毫厘不让,寸土必争。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天翻地覆,甚至一气之下,就此“驾鹤西去”。 养气练精全吾神
良好的精神修养,不是天生就有的。人的精神心理的修养,要在静守中去体验,才能精神“内守”。
四时食养 进行养生学的调理
在养生学里,最早提出饮食要适应四时气候变化而相应做些调整的,当推《黄帝内经》。这些我们在前面所讲的关于“因时制宜”的内容里,业已提到。在那里,《内经》只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内容,包括作息制度、居住条件等等,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里,就包括有调整饮食,以适应季节变化的一些内容。
春:。《千金要方》详细地提出了这方面的原则,要求“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即春天时,阳气开始升发,万物、树木均开始萌发并逐渐茂盛,甘味食物能帮助升发春天阳气。为什么要少吃酸,原来,按照传统的观点,肝脏在五行中属木,木在春天是亢盛的;而五味中的酸又分属于肝,如果多吃酸,则肝气更旺,肝木过盛,就会去克脾土,影响人体的消化机能。甘昧属于脾土,所以春季应该多吃甘味饮食,加强脾胃功能,以抵御亢盛的肝的压制。
夏:金匮要略》要人们在夏季不要吃动物心脏。中国民间素有脏器疗法的治疗概念,即吃什么补什么。吃心当然会补心,而夏季时,正是心气旺盛的季节,如再补心,那就会引起心火过盛,造成病态,并影响到其他脏器的健康。后来的《养生书》就这样指出:“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油酥之属,此等物与酒浆瓜果,极为相仿,夏月多疾以此。”确实如此,夏季天热,消化能力已受到影响,因此,不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u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