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22-11-18 23:2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农村,大学生,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邓一帆

来源:《祖国·建设版》2012年第11

大学生群体中的农村籍学生有其特殊性,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有别与城镇籍的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该类学生的个体特点,从提升道德素养、满足心理需求、满足精神需求、满足交往需求、当好四种角色、组建互助社团、增强自强能力等方面着手,才能做好该类学生的思想工作

高职院校;农村籍; 学生【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78-01

1999年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籍考生获得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尤其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那么如何做好该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研究的新问题。 1现阶段农村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缺少人文关怀: 大部分农村籍学生的家庭都生比较贫困,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不使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缀学的口号,使我们的农村籍学生都能顺利读完大学。所以很多辅导员和班主任只注重为农村籍学生经济援助工作,忽视了农村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要给每个农村籍学生的钱发够了,就可以了,把经济关怀等同于人文关怀。

1.2农村籍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 农村籍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比较羞涩腼腆,很少和同学、老师交流交往,害怕参加集体活动,但是进入大学以后,他们也希望能参与学校的活动,可是又融不进这个集体,改变自己这种性格,各种压力使得他们焦虑、紧张、不安和恐惧,有的甚至出现焦虑不安、忧愁烦躁和抑郁等情绪障碍。这就需要辅导员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帮助农村籍学生解决出现的各种心理疾患和障碍,给农村籍学生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否则,经济帮助再多也无济于事。2对农村籍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2.1提升农村籍学生的道德素养: 农村籍学生大多生活在家境贫寒的环境中,很小的时候都参与了干农活的活动,他们中大多数人具有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性格特征,但是他们思想不稳定、波动大。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注意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一是在经济关怀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发现其优点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三是选拔一部分农村籍学生担任学生干部,锻炼他们组织能力好与人交往的能力,此外,还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在交往中体会到参与的价值,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完善自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满足农村籍学生的心理需求: 农村籍学生的心理困惑比其他学生多,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化解,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一点心与心的交流、早一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首先,消除他们的焦虑心理。农村籍学生的内心焦虑、错综复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帮助农村籍学生化解心理焦虑,其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通过组织团体辅导与行为训练来解决他们的某些具有共性的心理障碍问题,如成立人际交往训练小组等,为有相同心理困惑的农村籍学生进行系列团体辅导。

2.3满足农村籍学生的精神需求: 要能满足农村籍学子的精神需求,就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因势利导地开展农村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入校时对每一名贫困生进行调查,及时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精神上最缺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网络聊天、学生网站等在网络上交流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4满足农村籍学生的交往需求:在交往问题上,农村籍学生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强烈的交往欲望,另一方面又怕遭到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往往想参加集体和社交活动,又因担心而远离集体活动,形成行为孤僻、冷漠的封闭心理,甚至会导致信心丧失、自我拒绝等自我意识的偏离。因此,满足农村籍学生的交往需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辅导员改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对农村籍学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改为以以情感人的情感教育。无论是与农村籍学生交谈,还是处理农村籍学生的问题,都要从情感入手,以善意的情意感化他们,让他们在温暖的情感中接受教育。第二,积极发挥学生中的党组织、团委、社团、班级、宿舍的作用,开展各种心连心活动,努力营造对农村籍学生理解、尊重、信任、关怀的和谐集体氛围,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为学生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助人为乐、和谐融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第三,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主题会、演讲比赛、文体活动等,鼓励农村籍学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体会人与人的关怀,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帮助农村籍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心理,建立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

2.5增强农村籍学生的自强自立能力。现代社会,必须有自强自立的能力,如果不能激活农村籍学生的自强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徒劳无益。对农村籍学生的关怀,不仅仅是在学校期间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树立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为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可以通过社团活动让他们相互交流,让他们相互了解身边还有很多相同困境的同学,相同的话题、相同的目标使他们在言传身教中感受榜样的力量、精神的鼓舞力量。其次开展对农村籍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年轻时贫穷的经历是一种很好的历练,变压力为动力,形成坚强、乐观的性格。最后,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开展设计大赛,学习竞赛、文艺大赛等,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培养他们靠自己的力量自立自强的创新精神、艰苦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前,以情感人,营造对农村籍学生理解、信任、关怀的和谐氛围。才能帮助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历.关注“90大学生新特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

[2] 张学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分析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3] 教育与职业.高职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2010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nD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