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种体制模式

2023-03-03 01: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目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种体制模式》,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发展,体制,目前,模式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种体制模式

蒙绍权

学前教育体制包括投入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解决体制问题尤为重要,它是破解学前教育难题的关键[1][2]。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人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体制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为了弄清楚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有多少种体制模式,现将其综合分述如下,以供各级地方政府在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选择和参考。

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按照所有制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办,一种是民办。照投入主体和管理主体来分,公办又分为国有公办、集体公办、国有民办、集体

[3][4][5][6] 公有民办四种形式;民办又分为公助民办、股份民办、独资民办三种形式。

一、公办 (一)国有公办

园舍为国家所有,经费为政府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人员全部或部分入编。园所的所有者(学校资源的产权人)、举办者归属各级政府,管理者也是政府的代表,这种体制将园所的所有者、举办者、经营者集于政府一身。它承担着学教育活动所需要资金的筹集和投入的全部法律责任和义务[3]国有公办体制模式的学前教育机构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骨干类型,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数量不足,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指城市市区和县城城区),无法做到“广覆盖、保基本”

特点:政府集所有者、举办者、管理者于一身;优质;上规格。 优点:运行有保障。

劣势:园所无主动权,缺乏活力;量少,无法满足大众需要。 (二)集体公办

集体公办包含集体公办、机关公办、企业公办、事业公办等四种形式,园舍为集体所有,经费计入集体预算,由集体安排或集体差额拨付,人员全部或部分入编,或全部聘用。实现途径一般是由集体出资建设,人财物由集体管理。主要服务对象是集体内部员工子女。目前这种体制模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已经很少,要还存在于部队、政府机关、高校里。

特点:集体举办,对园所有所有权、经营权,类似于国有公办;服务本集体。 优点:运行有保障。

劣势:园所无主动权,缺乏活力;服务范围小。

(三)国有民办(国有民营、公建民办、公有民办、公办民助、转制学校) 园舍为国家所有,经费为政府财政差额拨款或全部自收自支,人员部分入


编,部分聘用或为全部聘用。实现途径一般是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招标或委托、承包等方式,与承办人(或承办单位)签订承办协议,根据协议,园所参照民办学校管理办法运行,享受民办学校的有关政策待遇。即园所教育费以自筹为主,政府予以支持;人事、分配由园所自主自定;园所管理行承办人(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政府负责指导监督,园所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4]。这种体制模式的园所目前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也多见于我国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地区,如昆明的盘龙、五华区,安徽的合肥市等。

特点:政府拥有所有权,居于统治地位,本质上是公有制;融入民间资本;市场化三运行。

优点:易管理;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更大的作用;较国有公办园有活力。 劣势:易出现资本寻利的现象。 (四)集体公有民办

即园舍为集体所有,经费由集体差额拨付或零拨付,人员部分入编或全部聘用。实现途径一般是由集体通过招标或委托、承包等方式,与承办人(或承办单位)签订承办协议,园所按市场规律进行运行管理。除业务接受政府教育部门指导外,人财物由承办人自主。这种体制模式在山东青岛比较普遍[7]

特点:集体所有,市场化运行。 优点:扩大教育资金来源,有活力。 劣势:易出现资本寻利的现象。 二、民办 (一)民办公

“民办公助”常见于欧洲国家中,在我国的大城市、发达省份也比较普遍,其社会效益和公共服务效果得到大多数国家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其既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又能反映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所以这种体制模式尤其受教育学家们的推崇。在上海、温州等地大多数学教育机构是这种体制模式。其实现途径主要是政府为民办园所无偿或低偿提供园舍、场地,或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或一部分教育设备,或提供公办教师,或按招生人数给予经费补助。除此支持外,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所办园所的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从政策和制度上强化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特点:园所民办,政府资助、支持,市场化运行。

优点:能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能与公办一视同仁;有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S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