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资料

2023-04-12 07:3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孙中山的资料》,欢迎阅读!
孙中山,资料
孙中山的资料

名字由来:

孙文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孙文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孙氏本人于所有公私档案均以孙文署名。在西方,孙氏以“Sun Yat-Sen”之名闻于世。

孙中山(18661925),翠亨村人,诞生于18661112日,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

孙中山出身于农家,乳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在长期奔走革命活动中曾多次改名杜嘉诺、高野长雄、陈文、陈载之、中山二郎、吴仲、高达生、艾斯高野、阿罗哈(DrAlaha)等。辛亥革命后始称孙中山,日本称孙文,欧美各国则称孙逸仙,在公文、函电中多自署孙文。

孙中山祖籍广东省东莞县,五世祖于明代中叶迁居香山县,十四世祖殿朝公始定居翠亨村。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自谓本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其家无田产,佃二亩半高租田耕种,难以糊口,其父达成还在村中打更报时。孙中山6岁时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涧捕鱼虾,随外祖父到海边打蚝,还到邻村三合会人办的武馆偷学拳术,故从小就养成勤劳勇敢的精神。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仅三年就成为全家中最有文化的一员。当时与从上海回乡的陆皓东相识,并成莫逆之交。1878年,得长兄孙眉的帮助,到檀香山就学达5年之久。回国后曾偕陆皓东到村庙,见病者求神服食香灰,二人不满巫医骗人,遂分头将神像捣坏,因而出走香港。到香港后洗礼入基督教,并继续读书,不久转学到广州博济医学院,结识了三合会首领郑仕良。后又闻香港西医书院招生,旋即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在学期间,除学习本科外,对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农业、乃至天文地理知识,无不涉猎,被友人称之为通天晓。当时因深感清廷政治腐败,经常与同乡杨鹤龄以及陈少白、尤列等人共议国事,抨击朝政,时人认为此举为大不敬,称之为四大寇。其间曾致书濠头乡退休官吏郑藻如,提出禁鸦片、种蚕桑、办教育的主张。每逢假期回乡,就帮助农民选种施肥,改良水利,扩宽道路,并与乡绅商议改革乡政,制订预防盗贼的措施。有意以一村作示范,冀能做出成绩推广全国。

医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设馆行医,每天定时义诊赠药,故求医者门庭若市。1894年春在翠亨家中草拟了《上李鸿章书》并偕同陆皓东远赴天津求见李鸿章,希望他接纳其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但不获接见,于是他转赴檀香山,在孙眉的帮助下,几经艰辛,发动起广大华侨,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该会的誓词鲜明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并且即时筹集资金伺机起义。

186611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他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第三子,幼名帝象,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由于家道贫寒,平时,孙中山还要去捡猪粪。贫寒的幼年生活,使得孙中山对于旧中国的民生疾苦有了切身


的体会。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他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孙中山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他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于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在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1884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港英政府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

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在广州行医期间,常常与尤列、陈少白、杨鹤龄、陆皓东等人畅谈、批评国事,也常谈革命,故广州人将此四人名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边加上水字旁,成为,以示贬损。虽然他最初未言革命,但这一期间的社会活动,对他后来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8946月,孙中山尝于《上李傅相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他于11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筹划通过募款,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振兴中华为目标,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83 与陆皓东捣毁神像。 ●1884 始有志于革命;鼓动勿敬朝廷,被视为大逆不,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为四大寇《致郑藻如书》 ●1894 《上李鸿章书》;兴中会成立。 ●1895 香港密谋起义失败,陆皓东等就义。 ●1896 伦敦蒙难。 ●1898 拜会康有为、梁启超。 ●1899 两党合作失败。 ●1900 惠州起义失败。 ●1904 加入致公会。 ●1905 同盟会成立;《民报》创刊,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1906 提出五权宪法19066月,在晚晴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新加坡由此成为革命党人在南洋的活动中心。 ●1907 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廉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 ●1908 钦州、廉州起义、云南河口起义。 ●1910 广州新军起义。●1911 武昌起义。 ●1912 1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发表《孙大总统对外宣言》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月辞临时大总统职。 ●1913 宋教仁被刺;发动二次革命。

●1914 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总理。 ●1915 发表《讨袁声明》,发动护国运动 ●1916 发动护法运动;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1917 被迫辞去大元帅职,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列宁复函孙中山,向中国革命的领致敬,共同进行斗争

●1918 《建国方略心理建设》付梓;发表《护法宣言》 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1921 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建国方略物质建设》付梓;会见李大钊。 ●1922 以大元帅名义发动员令,命令各军分路出师北伐;与陈炯明失和,北伐失败;李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tj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