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0210220044222)

2022-08-16 22:04:5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0210220044222)》,欢迎阅读!
三味书屋,百草园,教学设计,2021022004422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扫清字词障碍,积累好词佳句。 2. 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4. 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

1. 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 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3.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我国漫长的文化长河中有许多文豪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鲁迅就是其中伟大中的一位。有哪些同学能将你所了解鲁迅的一切和同学交流一下。 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姓周,名树人。鲁迅是他 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二、第一部分内容分析:

1、请学生复读第一部分,读完后合上书,思考: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生活片段?——— 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 分析: 78 节,请学生朗读 2、谁能说说如何在雪地捕鸟? ———把关键词划出来:

扫开 罩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

3、捕鸟的成果如何?

———不好。性子太急: “我却不大能用,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捕鸟,乐在“捕”不在“鸟”——在于捕之有趣,不在于鸟之多少。 4、写捕鸟活动就是为了说明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无穷乐趣。从结构上说,暗暗地呼 应了开头“乐园”

5、写百草园的生活除了“我” “闰土父亲”外,还有谁?

。写这些说









1918 年发表《狂人日




———长妈妈。

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谁能来讲一讲?

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 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吸引孩子,给百



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谁能再讲一个关于蛇的传说。

6、回忆童年生活,为什么回忆百草园?

———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说百草园是乐园除了雪地捕鸟和美女蛇的传说增添趣味外,还体现在哪

?

———写景精彩

怎么写景?

———用了一个特殊句式:不必是 有不必说 单是

作用?——更突出了百草园具有无限趣味,既然“单是”所指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也就使人感到园中的乐趣到处皆是了。

请同学用这个句式造句。

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景物:颜色:碧绿、紫红、黄

声音:长吟、低唱、弹琴、啪 形状:高大、肥胖、轻捷 视觉 排比:

修辞:比喻: 拟人:

———不必说:菜畦 石井栏

高大

也不必说:鸣蝉 黄蜂 叫天子





单是:泥墙根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有乌 木莲 ———先写动物,后写植物,而且还写了儿童“我”的活动。

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眼光来描写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从他用手按住?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的动

作,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小结:

第一部分从见到的景物,听到的故事,捕鸟的活动等三个方面具体记叙百草园给“我”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 他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他是怎么想的?



覆盆子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念。

二、作者笔下的百草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笔下的三味书屋也同样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1、三味书屋的布置及规矩怎样?(略)

———寥,数语描述了竹门、扁、梅花鹿等。时隔数年,鲁迅对三味书屋还十分熟悉,可 见他对书屋还是有感情的。

2、怎样描述先生?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

———从先生答礼的态度(和谐) ;先生的外貌,我对先生的了解及态度。从作者对先生的描述,可知对先生是十分敬重的。 3

叙写提问“怪哉”一事,从童年鲁迅来说,本是孩子出于求知和好奇,但是先生不







作回答,是因为先生只要读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这是当时私塾教育的一种教学想。 4

你怎么看待当时的私塾教育

———不允许学生问课外其他书的问题,可见私塾这种封建教育形式挫伤了学生求知的主 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发展的束缚。 5

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私塾教育的不合理?



———( 1)三味书屋后面的园,这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学生却同样玩得有姿有味,从而反衬了三味书屋里呆板、枯燥的生活。 2)放开喉咙读艰涩难懂的书。

3)童年的路学趁老师读书入迷时,在座位上描绣像。也反映了私塾教育给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是狭隘的,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健康、全面的发展

6、那么,鲁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是不是就抵触呢?———不抵触。他对读书、习字,对课还是感兴趣的,还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







从哪可以看出:

——— “我” 的勤奋好学博得了先生的好感, 给我的书渐渐加多, 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写鲁迅的勤奋好学,可以看出他对学习还是有兴趣的。 7

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赞同百草园是乐园 不赞同三味书屋是苦屋

———除了学习,孩子们同样有玩的乐趣:三味书屋后面的园,远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 学生却同样玩得有滋有味,爬上花坛折睹梅花;梅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师生朗读的情景在童年的鲁迅心里只觉得好玩,趁老师读书入迷时,在座位撒谎功能描绣 这些表明三味书屋中还是有一些乐趣的。 小结:

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 作者通过几个片段, 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这里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而书屋后面的小园、师生朗读的情景、指甲上做游戏、画画 儿都给童年鲁迅带来乐趣。总之,作者用三味书屋的生活来反衬百草园的多彩有趣,这种写法叫对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c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