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欢迎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盘锦市大洼区田家学校 王洪海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本文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习检查: 1、背诵课文; 2、翻译下列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外形容貌光艳美丽。)(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二、定向(揭示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设喻说理的论说技巧,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自学、讨论、答疑:
1.人物形象
(1)齐威王:齐王是一位为了修明政治而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行动果断、有胸襟、有勇气、有魄力的君主。
(2)邹忌:
①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能根据个人经历明辨是非,不被馋言所蒙蔽,并能从中总结经验; ②做事讲方法,懂得用委婉的方式劝谏齐王,思路、条理清晰; ③关心国家大事。
2.写作手法:设喻(讽喻)的说理方法(类比论证或类比说理的方法)。 3.找出文中从国内、国外两方面表现齐王纳谏取得巨大成效的语句。
国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 从文中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有像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纳谏。 5. 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
四、合作探究:
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有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五、自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12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段。 【乙】贾谊上疏文帝①曰:“生为明帝,没为明神。使顾成之庙②,称为太宗,上配太祖,与汉亡极。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又云:“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此既于生时谈死事,至云:“传之老母”,则是言其当终于太后之前,又目其嗣为“愚幼不肖”,可谓指斥,
而帝不以为过,谊不以为疑。(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文帝:指汉文帝。②顾成之庙:指汉文帝自立的宗庙。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此乐何极 与汉亡极 .B.战于长勺 此既于生时谈死事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而帝不以为过 ..D.皆以美于徐公 谊不以为疑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虽有愚幼不肖之嗣,犹得蒙业而安。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
4.【乙】文中汉文帝是怎样对待臣下的谏言的?(2分)
5.【甲】文中邹忌的劝谏方式和【乙】文中贾谊的劝谏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 附答案:
1.(2分)C 【解析】A项:均译为“尽头”;B项:均为介词,译为“在”;C项:犯错误/过错;D项:均译为“认为”。
2.(4分)(1)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2)即使有蠢笨年幼不成器的子嗣,仍然可以继承(您留下的)基业而安稳。 3.(2分)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
4.(2分)汉文帝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臣下,并虚心接受臣下的谏言。(意对即可) 5.(2分)邹忌是以自身经历委婉劝谏;贾谊是直接劝谏。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准确翻译;
2、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注重一词多义。 附: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妻 私: 偏爱赞扬
三问 三答 妾 畏: 卑微畏怯 三赏 三变 客 有求:逢迎敷衍
三比 ①类比,喻比(以“家事”比“国事”)
②详比、略比(“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侧比、正比(如“邹忌比美”明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S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