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茶

2023-01-03 22:5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教养生茶》,欢迎阅读!
道教,养生
道教养生茶



茶乃万物之精,万品之华,清而不浮,静而不滞,淡而不薄。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谈起中国的茶,从一产生就和土生土长的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的茶文化处不浸润着道教精神和道教的思想,茶与“道”结下不解之缘。 浊世仙草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陆羽《茶经》。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的农业之神——神农,最先使用茶,他把茶作为解毒的方子。“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本草经》。神农为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荼”今之茶。除了解毒,人们又发现茶的其它药效,“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本草经》。壶居士《食忌》还说:“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至明朝隐士罗廪《茶解》仍说:“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然蕴有妙理,非深知笃好不能得其当”。说神农发现茶或是托古,能羽化轻身的茶,也许正是竭力寻找长生之药的奉道之士所发现。“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被誉为“草木之仙骨”。《山海经?西山经》载曰:“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这种长生不死的丹木,然是想成仙得道者的追求。自庄子阐发神仙“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后,“仙能飞行云中,神化轻举”,“老而不死”,就一直鼓舞着世间的执着追求者。被称为“神仙道教”的信奉者们,或认为饮露能身轻腾飞,或认为服食草木能飞身轻举。“或食元气,或茹芝草”《神仙传?彭祖传》,寻药食草者不计其数。“玄中草木不知黄,子初开浩刼长”,“我生求羽化,云中采药蔬”。“采药层城远”,“穷遍一根莲”。“岩崖产灵药,等闲人顾稀”。崇山峻岭、深沟野壑到处留下道士寻药采药的身影和足迹,草木仙药众多,茶也应在其中了。养生是成仙的基础,李白诗“神农重养生”,葛洪《抱朴子?仙》说:“以药物养生,以术数延命”,他还说:“先服草木以救亏损”。茶专家陶弘景在《茶录》记云:“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可见远古的仙人早已服之。唐末刘贞亮在总结茶的“十德”中,得出“以茶养生气,以茶养身体”。东汉的葛玄就亲自开垦了一个“茶圃”,种茶饮茶以养生。道教服食至后来,越分越细,计有草木类,金石类等。 茶在养生的功效中重要是养形,人称道教饮茶讲求茶之功皆出此理。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除烦去腻,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漱涤之,乃尽消缩”明?顾元庆《茶谱》,而牙齿却渐渐坚实。四川蒙顶茶功效更神奇。唐武宗宰相李德裕,乃茶道中辨水高手,烹茶一壶浇到肉上,放进银盒密封,第二天一验,肉已化了水。故明屠隆说:“茶之为饮,最宜精形修德之人”。道教以方仙道为首的养形派,认为神依形生,形靠神立,养命固形形神皆合方为康健。因此重视医药炼养,服食是其主要方术之一,“乃服药有益,乃成仙”。草木是外养之精华,茶当然为首选之药。道教始祖张道陵也曾在“昌利山采服五芝众药,在隶上山始授弟子养形轻身法”。 祭坛上的圣物


茶有上述这些功效,能成仙能药用能养身,在讲究礼仪的中国,将茶饮献上与人共享,祝愿祈盼于仪礼之中,客来敬茶,遂成为我国各民族的一种礼仪礼俗。在日本,甚至把茶道相迎,作为国宾级礼遇。茶最早为礼也与道教有关,一些论风俗起源的书载:献茶给客人的仪式源于涵谷关关尹喜,他在老子西出涵谷关时,奉献一杯金色的仙药。这在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载有:“老子出涵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所以道士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著《茶谱》道饮茶者:“凡鸾俦鹤侣,圣人羽客,皆能志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任于世流,不污于时俗。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道出道教饮茶之真趣。西周时,“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

师,……茶蜜……皆纳贡之”。巴以珍茶作贡于周朝,尹喜以贵物敬贵人,成为礼茶首创。 正由于茶在当时弥足珍贵,周朝专设掌茶官达24,其职能是:掌以时聚茶,以供丧事。茶又成为帮国大礼的祭品。茶是通灵达仙之物,《尚书》云:“祭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茶作为祭天地、祭神灵、祭祖先的祭品奠物也就顺理成章。《睽车志》记载“米元章知无为军,喜神怪……每得时新茶果之属,辄分以馈神”。连民间小神也不例外,唐罗隐《送灶诗》:“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以茶为祭祀有文字记载的,早是齐武帝永明十一年七日诏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下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以节俭著称,以茶和茶饮作祭品实祭祀之革新,与道教守素崇俭思想为一辙,此前也当应有以茶为祭之事。晋《神异记》记载:余姚人虞洪到山中采茶,一牵着三头青牛的道士,告诉他叫丹丘子,并指给大茶树的地点,虞洪回到家后,以茶奠祀丹丘子。道教的斋醮科仪中普遍用茶,四川青城山十供中茶为其一,南宋《上清灵宝大法》云:“上帝三宝前,列茶汤”。道教香、花、水、果、灯五供中,水一般也有用茶为之。清代在祭祀真武大帝时,就用白色的瓷杯盛茶作供品。《言功设醮全集》还有献茶词:“夫此茶,蒙顶摘芽,采仙春于峰上……望瑶台而献上”。以天下第一蒙顶茶,献供瑶台诸神,茶真乃道教甘露灵液。茶可通达大道仙界,因此在道教的追荐科仪中也有“三奠茶”。 在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茶叶后,如何让它发挥最大功效,也是一门学问。韩驰说:“不同的茶,保存、冲泡、饮用的方法都各有讲究。” 保存:茶叶最怕潮湿异味。保存的容器以锡瓶、瓷坛

、有色玻璃瓶最佳;其次宜用铁听、木盒、竹盒等;塑料袋、纸盒最次。容器要干燥、洁净、不得有异味。盛好保存的茶叶,宜放在干燥通风处,不能放在潮湿、高温、不洁、曝晒的地方。这些地方不能有樟脑、药品、化妆品、香烟、洗涤用品等有强烈气味的物品。当年的新绿茶也可密封后放入冰箱冷冻室,能保存36个月。

冲泡:洗茶最多15秒。“现在人喝茶喜欢洗茶,但是我不赞同过度洗茶。”韩驰说,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绿茶冲洗两次其有效成分浸出率为70%多,红茶为60%多。也就是说,如果过度洗茶,营养物质就会大量流失。江和源则提醒,如果茶叶不得不洗,那么洗茶时间不要超过15秒。绿茶和白茶,最好不要洗。“但有一种例外,对咖啡碱比较敏感的人,可以喝茶前洗一遍,因为其中的咖啡碱浸出比茶多酚快,快洗可以去掉部分咖啡碱。”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a8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