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宗教对文化及人的影响.doc》,欢迎阅读!

浅谈宗教对文化及人的影响
自从学习《世界文化史》和《跨文化交际》以来,逐渐意识到思想界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宗教在影响甚至控制人们的思想,不管是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中可汗的坚韧与执着,还是美剧中对上帝的信仰,都让在无神论影响下长大的我我感觉到震惊,从小只听老师说要诚实,要有道德,听长辈说要对的起良心,听自己说要有所坚持。一直都没有意识到意识到力量来自何方,但是对于有些事有些人的行为却很是不理解,比如说季羡林,在这样一个大好的时代里冷板凳一坐就是几十年;又或是崔永元,或譬如雷锋,一生的兢兢业业,短短一辈子的奉献到底源于什么的力量,有的时候我会忍不住的认为那样子很“傻”。上了大学才逐渐的意识到那是信仰的力量,不禁肃然而起劲来。大家都说中国人普遍的缺乏信仰,原因当然是来自于方方面面而且错综复杂的包含着历史古今的影响,可是在我看来,宗教确实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首先,人类自茹毛饮血时代以来,或出于对自然的恐惧,或在战争时代出于对自由的渴望,抑或在天灾人祸面前对救世主的希冀,抑或在不堪的现实面前是对理想王国的构想,这种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理想由有关于一代人或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演变就形成一种较为固定或规范的思想——信仰,因为这种信仰常常涉及到一个群体,但信仰的群体一旦有了组织形式,往往会反过来制约其信徒,宗教就属于这样一种信仰组织。一个组织对成员的信仰制约,就是不容成员对所信仰的信条提出质疑、改变信仰,如果成员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对成员采取惩罚手段:或开除,或体罚,甚至杀头,哥白尼被害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然后,对于中国文化来讲,在宗教信仰上,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的百姓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宗教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你可以选择加入宗教组织,也可以在组织外信仰宗教,甚至可以退出宗教组织(还俗)。这种现象的产生,根源就在于中国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国家。任何一种形式上的宗教一旦失去了政治的偏护,就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仰强制手段,选择权也就直接落入了百姓之手,这就使得中国的宗教具有更大的宽容。不宽容又能怎么办?权力在他人手上,别人想怎么信仰就怎么信仰。
除了专职的教徒,宗教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力之外,中国的百姓在信仰上完全服从于自身的需要。想生子求观音,要发财请财神,若去病找道士,保平安供关公。这种以实用为原则
的信仰,使得中国的百姓在宗教信仰上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而宗教之间也互相渗透,互为友好。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教、道教友善共存的小说,玉皇大帝有困难,可以求助于佛祖,而孙悟空这个保唐僧取经的佛界人物也经常上天向各路神仙求助。在陕西的一个小地方,我见过一个融佛、道、儒合一的寺庙,中间供奉的佛教人物,而二侧厢房分别供奉的是道教人物与被认为是儒学思想的典范人物-关公等,三间房舍是直通的。不仅如此,像关公这样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人物也渐渐被吸收成为宗教人物,所以现在的佛教与道教神位上,都有关公的位置。
中国目前信仰的迷失与价值观的混乱,除了社会变革的原因之外,国人宗教信仰的缺失,恐怕也可以算是一种该现象的解读视角。上世界的10年文化革命,不但使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而且宗教信仰的缺失,也成为现在国人价值迷失的直接原因。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而精神层面的建设和价值观引导一直是远远滞后的。假使中国在文化方面一直延续了自己的传统与宗教,则在价值观发生急剧变迁的时代,宗教则可以作为一种中坚的聚合力量,起到统一价值观导向,建立一体化文化的妙效。诚然这只是一种假想,但若非如此,中国人现在也不会对目前伦理道德的沦丧和精神建设的无为而大加鞭挞了。
至于宗教对个人的影响,在看了《我的名字叫可汗》这部电影后,让我想起了高中时代一部打着手电躲在被窝连夜看完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完《穆斯林的葬礼》,很悲伤,很纠结,很愤怒,很强的宿命感,(这种强烈的感情让我有一段时间每天睡觉之前都在惋惜,又有一种不太理解)既同情韩子奇的出轨,更惋惜新月的命运,同时又梁君壁的心计恨之入骨。
再次拿起那本书,现在对梁君璧却多了一份理解,愈发觉得在宗教影响下梁君璧的形象却有血有肉起来,在一个几乎只有穆斯林的世界,我深刻地感受到宗教的力量。
由于深受马克思哲学教育的影响,虽然我不是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但我的唯心思想还是不重的,我从来不相信鬼神,不相信宗教,甚至忽视它们对我们的实质性影响。或许正因为这样,民族歧视和宗教歧视从来就离我很远,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民族歧视和宗教歧视这些背离人道的东西,我甚至幼稚到以为少数民族因为数量少就会是一个多么光荣的称号,但是原来他们过去被歧视的历史是如此的屈辱。在中国少数民族尽管现在的科学离解释所有人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O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