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配备校企双导师的探索

2022-10-17 16:5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配备校企双导师的探索》,欢迎阅读!
校企,毕业设计,导师,配备,探索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配备校企双导师的探索

作者:于守武 肖淑娟 刘志刚 薛宇航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1



一、配备校企双导师,是中国教育的强烈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学生全面调动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设计或论文中,能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加强对生产工艺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认识,提高科研思维,增强动手能力,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源于14 世纪的牛津和剑桥,上个世纪90 年代末,本科生导师制开始在我国高校以各种方式试运行。运用导师制的基本原理,将企业导师引入毕业设计( 论文) 阶段,配合校内导师进行联合指导,强化此过程的育人作用,受到高等教育管理教学人员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清华大学林健系统论述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行业企业的参与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企业的全过程参与,才能培养出满足培养标准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并详细讨论了校企合作的主要环节和合作内容、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等。南京财经大学的林源源等人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提出了实设立“实践导师”的设想,并论述了可行性。苏州大学毛莉芬等人为了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效果,采用指定专科导师和全程导师的双导师模式,观察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指出双导师制有助于社会化实践教学,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强化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

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环节,目前多数学校采用导师制,缺乏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学生设计或论文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学研转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企业的生产经验、科研需求、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对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势必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校企双导师制度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

在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中实施校企双导师制,有助于加强校企联系,有助于产学研转化,实现校企双赢,根本上提高企业积极性,并增强此教学环节的效果。其积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通过在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阶段配备校企双导师,能够加强校企联系,将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配方设计、优化工艺等难题转移到高校,协同解决。在此过程中,本科生面对实际生产中的科研问题,能够激发他们攻克难题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配备校企双导师的制度可以使高校快速感应到企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各岗位的职业技术要求,有利于校方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3. 制度能够加强校企在技术领域的合作,改善当前高校教师多数“不接地气”、缺乏工程实践经历的现状,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便利条件;

4. 有利于将企业的生产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加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减轻就业压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xH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