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3-01-24 03:13: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口才,演讲,提升,策略,能力
大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龚萍 李晓东

来源:《经营管理·下旬刊》2016年第02

要:随着教育部对人才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重视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演讲与口才也越来越受人青睐。本文针对大学生目前演讲与口才的能力现状,分析他们演讲能力尚待提高的原因,提出提升大学生演讲能力的具体策略,对当代大学生练就一副好口才,提升人职业核心竞争力,促使他们自信地走入社会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 职业核心竞争力 能力提升

著名演讲教育家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即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教育部关于职业核心竞争能力课程也强调,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而85%取决于他所具备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即专业以外的能力,包括演讲、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在校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如有意识地练就一副好口才,既是终生工作的需要,更是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因此,具备高超的演讲与口才能力有助于同学们走向成功。 一、当代大学生演讲口才现状

本文以海南大学会展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围绕大学生口语能力现状、大学生口语能力影响因素、大学生口语能力是否与性格有关、大学生口语能力是否与所处的学习段有关、大学生口语能力是否与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关、大学生口语能力是否与兴趣爱好有关、大学生口语能力是否与场合有关等问题进行调研,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海南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同学演讲与口才的能力现状如下:

1.兴趣不浓厚,表达欲望不强。从问卷第581112题统计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对演讲普遍缺乏兴趣,演讲表现欲望不强烈。从平时课堂分组讨论情况看也能印证,每次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都是那几个,人员没有太多的变化,甚至某个小组整学期都是由其中某位同学代表小组表述意见。这种想象的存在,会促使少部分表现欲较强的学生越来越强,而表现欲弱的学生,演讲能力一直止步不前。

2.思维不慎密,表达往往缺乏逻辑。演讲活动往往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影响,思维是口语表达的重要基础,演讲只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提高演讲能力的根本是提高思维的敏捷度。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从传统的观念出发或倾向于一般人认为是正确地观点,思维模式单一,缺乏慎密性,演讲时循规蹈矩,往往会出现论据、论点缺乏逻辑的现象。


3.情绪不放松,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在演讲前,由于缺少当众演讲经验,容易场前紧张,甚至产生退缩、抵触的心理。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平时很少在课堂发言或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缺少演讲锻炼的机会,缺乏自信等。这些不仅有碍于大学生自身成长,也不利于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演讲氛围。 二、大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缺失的根本原因

1.缺乏认识。许多学生能够客观认识到演讲能力与求职成败以及职业生涯之间的关系,但演讲机会面前,又很难克服自己的演讲焦虑。我院开设的《演讲与口才》课程设置了大量的演讲环节,其他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也会给予同学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但总体来说,表现好的同学更有信心,会更愿意演讲,而焦虑不自信的同学会尽可能的放弃演讲表达的机会,总是认识不到现有机会的价值,觉得演讲能力得慢慢来,等自己准备好再上台。

2.缺乏训炼。综合性大学一般将演讲与口才类的课程开设为选修课,限定名额,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机会在课堂上接受正规的训练,不懂演讲技巧及相关礼仪规范,不善于运用体态语。站在台上,不着正装,左顾右盼,抓耳挠腮,这些不规范的体态语不仅影响演讲效果,还会让失败的经验影响日后演讲的信心。如果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就可以利用准确、自然、适度的语言及体态语增强演讲的感染力,提高演讲的效果。 3.缺乏经验。在一部分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或以下水平的学生,自小就不太受人关注,日积月累他们会出现不被关注的惯性心理,对他们会造成不敢表达观点,不敢展示自我的表达能力,缺乏自信,缺乏在各种场合中发表看法并被别人认同的锻炼机会。因此,当面对公众说话时,往往会出现恐惧心理,害怕自己讲不好,而且过度焦虑会使他们在少有的表现机会中出现大脑空白、结巴、发音不标准、手抖音抖、逻辑思维混乱等现象。而演讲的最佳状态恰好是演讲者较为放松的状态,因此,经验积累将会极大影响演讲的效果。 三、大学生提升演讲与口才能力的策略

1.加强普通话训练。海南地处南部边陲,本地方言受闽南语、粤语的影响,发音及语法与普通话相差甚远。因此,针对本地生源及其他普通话不标准的同学,有待提高普通话交流的准确率和自由表达的流畅度。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克服普通话练习中的心理障碍,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多开口,同时注意科学引导,不强迫他们开口,而是要让他们主动愿意开口,多使用激励性的话语,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自愿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有利于提高演讲能力。二是要抓住关键,着重于普通话语音的训练,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主要受方言的影响,因此,要花大力气去纠正语音语调,反复实践,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当然,学习语音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习惯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训练形成的一种自觉需要的行动,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意识反映。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为学生创造演讲机会。老师要善于创造机会对学生进行课内外口语训练,为学生提高演讲能力打好基础,营造氛围熏陶渐染。可以采用的主要途径有:运用故事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定期举行情景演讲会提高他们对演讲的兴趣;以评论会的形式就当前某些社会象展开评论;模拟记者活动在校内外开展采访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充分体会剧中人的心情,细致揣摩口语表达技巧;通过节假日社会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等等。课外口语训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口语锻炼机会,而且提供了更为真实互动的交际情景,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交际话题,体规了演讲与口才的交际性这一本质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中的应变性、灵活性,有效促进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提高。

3.引导学生恰当运用演讲技巧演讲是一种即时性较强的活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识,才能启其心志,才能在復杂的环境中巧妙回答、应答自如。首先培养学生说话用语通俗,一听就懂,用最少的字句包含尽量多的信息,尽可能地做到言简意骇、幽默有礼。其次做好学生体态语的训练,包括正确使用眼神、表情和手势技巧等。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往往可以起到比有声语言更为深刻、更为突出的作用。平时训练学生说话面带微笑,要适时、适情、适度、自然、真实,准确鲜明地反映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另外,还要注意演讲过程中手势的运用,手势在我们的演讲中使用的频率最高,表达最自由,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也最强烈,手势的运用要基于内容需要,遵循自然流露及协调得体的原则。当然一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也会演讲口才产生影响,相关知识也要对灌输给学生,以达到演讲与口才能力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论大学生演讲与口才提升训练的必要性口才学》,科技视野,2002. [2]郭杏芳,饶晓明,《谈谈大学生口才训练的必要性和方法》,黄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3]苏扬,《卡耐基成功之道》,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4]欧阳友权,《口才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龚萍(1979-)女,汉族,湖南津市人,硕士,海南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经济管理系讲师、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会奖旅游、民俗旅游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2015教育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职业核心能力与学生素养提升实证研究》子课题《演讲与口才训练与职场自信研究》(CVCC14A1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af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