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0893套)》,欢迎阅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0893) 名词解释题
1.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 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2. 观察法
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 究方法。
3. 区角活动
也称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等,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角活动空 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 的活动。
4. 社会学前教育
是由专职人员在由社会建立的专门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在这种形 式的学前教育中,学前教育者是经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如幼儿教师、保育员等。
5 .行为情境理论
行为情境理论(behaviorset ting theory)的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巳克。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 为着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观察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
6. 儿童观
是有关儿童的看法、观点和主张的总称。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 和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儿童成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7.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 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8. 学前教育目的
学前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 有关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质量规格的总要求。
9.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 围。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 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10. 家庭学前教育
由父母或家庭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子女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在这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中,学前教育的 实
施场所主要是家庭,学前教育者则是父母和其他年长者,学前受教育者为学前教育者的子女,二者之间 有着血缘亲情关系,会对学前教育的效果产生特殊影响。
11.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
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 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
12. 区角活动
也称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等,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角活动空 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 的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F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