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长寿与道教养生思想

2023-01-15 16:5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孙思邈的长寿与道教养生思想》,欢迎阅读!
孙思邈,道教,长寿,养生,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孙思邈的长寿与道教养生思想

作者:魏 来源:《商情》2008年第48

【摘 要】道教重生,因此道教养生尤其具有代表性。高道孙思邈可说是道教养生最有力的实践者和验证人。本文正是通过孙思邈的长寿及其道教养生思想来一窥道教养生的奥秘。 【关键词】道教养生 孙思邈 长寿

道教重生,追求长生不死始终是道教文化的主题。也由此产生了道教医学、道教内丹、道教养生等体系。为了长生久视,道士们不辞辛苦地用服饵、食疗、导引、行气等各种手段养生,因此道教与养生可说是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无怪有道在养生的说法。历史上的高道亦不乏长寿者:抱朴子葛洪、华阳隐居陶弘景、扶摇子陈抟……其中翘楚当属妙应真人孙思邈。 孙思邈,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京兆华原人,曾于终南山隐居并积极从事炼丹活动。晚年隐居华原五台山(今陕西铜川药王山),修身养性、著书立说、治病救人。孙氏著述颇丰,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养生铭》等医学养生著作,在医学史和道教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历代统治者对其都颇敬重,唐朝皇帝曾延请其入京,宋徽宗更加封其为妙应真。孙思邈在民间更受尊崇,被尊为药王,至今在其故乡仍有纪念药王孙思邈的二月二 会。

一、孙思邈年寿浅考

孙思邈究竟活了多少岁?此问题历来颇有争议,从101岁说到141岁说甚至168岁说都各不乏其支持者。现暂从孙思邈的生卒年来浅考孙思邈的真实年寿。

孙思邈的卒年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学界定义都较为统一。《旧唐书》称孙思邈永淳元年,《新唐书》亦称永淳初卒,卿希泰先生因此在《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推论孙思邈卒年当为公元682年。然而孙思邈的生年历来争议较大,其中较为普遍的有两种说法:一为公元581年说(隋开皇元年),一为公元541年说(西魏文帝大统七年)。公元581年说似乎因为较符合人类正常寿命的极限而较易为人所接受,该说法的依据是《旧唐书》本传所载的卢照邻《病梨赋序》中有照邻癸酉之岁于长安见思邈,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年九十三矣的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载。认为辛酉辛丑之误。卿希泰先生在《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指出这种说法不仅与辛酉相出入,且与新、旧《唐书》本传所叙许多事实亦不相符。

笔者较同意这种说法,毕竟只有孙思邈生于西魏年间,新、旧《唐书》中有关北周洛城总管独孤信见孙思邈并叹其为圣童的说法才会成立。独孤信见思邈的说法在《旧唐书》卷一九一《孙思邈传》中有记载。另在原碑刻于北宋元丰四年,金大定九年重刻的耀州华原县五台山孙真人祠记碑中亦记载: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而异之。曰:圣童也。顾大器难为用而独孤信,本名如愿(503-557),参其生卒,若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说成立则必定无法与独孤信扯上关系。反之,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说成立,则史载的独孤信见其年少而异之之事才有可能发生。尽管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的说法又与年九十三相抵,然而毕竟符合大多数的记载,至于照邻所记思邈自云年九十三或许只是孙氏避讳之辞而已。之后卢照邻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这种民间说法带有一定理想型,虽然不足采信,但已然说明孙思邈的长寿在当时乡众百姓之中已颇负盛名,人们俨然已经把孙思邈视作活神仙了,这无疑是孙思邈长寿的证据。且孙思邈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这个不啻百岁人矣显然是卢照邻多方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因此癸酉之岁孙思邈年九十三自云显然连同时代执师资之礼以事思邈的卢照邻都是存疑的。

综合种种史料分析考证可得出以下结论: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的说法较为合理。也就是说,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卒于公元682年,共活了141岁。以其高寿事实和道医身份,孙思邈无疑是道教养生的最有力实践者和验证人。

二、孙思邈的道教养生思想

孙思邈既是医学界至今推崇的大医药王,亦是道教尊崇的妙应真人,其医学养生思想自然与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道士,孙思邈受道教神仙之道可致观点影响致力于炼丹修仙等道教修行,可贵的是孙氏认识到神仙之道作为终极目标是难致的,提出了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的观点,把人们从飘渺的成仙目的拉回实际易行的修性养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列了《养性》卷,就是针对养生的。内容包括:养性、道林养性、居处法、按摩法、调气法、服食法、黄帝杂忌法、房中补益八卷,涉及了道教养生的各个具体方面,具有鲜明的道教养生色彩。道教是重人贵生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故以为名,可见道教的重人贵生思想正是《备急千金要方》的创作作动机。

关于养生延寿,孙思邈在其著作中讲: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老人之道常念善、无念恶,常念生、无念杀,常念信、无念欺。孙思邈认为养生的要义在于全道德,要做到善、生、信,不要起恶、杀、欺之心,如此便能得福延寿。由此可见,孙思邈的养生思想与道教贵德不谋而合。简单来讲,就是以平常心接人待物,常怀善念,勿起恶心。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还说:养性者,不但饵药飡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全,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这是典型的道教修行理论中的性命双修”“功行双全的思想。

此外,孙思邈主张清静自然、无欲无求、心身兼养,抑情养性。他认为养性有五难: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这无疑是告诫人们欲养身,先养心,心身兼养,少思寡虑,方可达到养生目的。孙思邈在他的的养生理论中特别强调要避免思、念、欲、事、语等十二多,认为是丧生之本。与之相应,他提倡十二少 誉之为养生之都契。这是孙真人对养生应当无欲无求、清净无为的具体指导,并最终总结唯无多无少,几乎道也。可见道教清净无为的思想对孙思邈养生思想的影响至深。

以上介绍的孙思邈的道教养生思想仅是沧海一粟,是孙思邈道教养生思想中最根本的内容,孙真人富有道教色彩的的食疗养生、服食辟谷、存神炼气、按摩导引、房中养生等诸多养生内容囿于篇幅本文不再多做介绍。

总之,道士们在追求长生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了养生学理论,道教养生思想也因此极具价值。寿命长达141岁的高道孙思邈以其自身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他在自身的养生实践中深受道重人贵生功行双全清静自然无欲无求思想和道教修行方式的影响,并为道教养生这门富有宗教特色的生命科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这些道教养生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卿希泰.中国道教思想史纲[B].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517.

[2]孙思邈.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张继禹.中华道藏(第二十二册)[B].华夏出版社,2004. [3]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二(影印本)[R].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2006级宗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kg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