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 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开展的两点体会》,欢迎阅读!

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开展的两点体会
幼儿园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的游戏水平、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也就直接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与之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在经过了半年的独立带班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幼儿进行更好的自主性游戏一直是我不断在思考的问题。
一、根据年龄特点投放游戏材料。
记得刚刚工作的时候,幼儿园内发了很多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玩具,如医生的一套用具,里面包括,医生大白褂,针筒,拔牙用具,听诊器,显微镜等;当时的我就只是一股脑的把这些玩具投放到我班的新华医院中,完全没有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经过2个星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虽然我班幼儿对于最接近的生活范围“医院”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在摆弄医院玩具的时候,只是摆弄针筒和听诊器,对于显微镜根本没有人用往往就放在框里了,对于显微镜材料的投放显然是失败的,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我才认知到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应该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的投放的,像显微镜这样的材料,对于刚进小班的幼儿来说完全没有这样的概念,像这样的材料应该等到幼儿的游戏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对于医院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可以投放下去。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典型的自主性游戏,我们一开始开设了3个娃娃家,每个娃娃家都运用不同的主色调加以区分,发现这样的布置利于幼儿在将玩具送回家的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稳的进行,幼儿能够根据红桌子,红被子等把娃娃家命名为红红家,随后在进行幼儿的时候当他们把玩具送回家的时候发现黄色的餐具在红红家中,就会自动的把这些餐具送回家了,幼儿通过娃娃家的颜色来命名分类,我认为这是我此次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成功之处,材料投放符合了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
因此,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关键应该根据小班自身幼儿认知生活经验的发展水平进行材料的投放的才是最有效的。 二、情景再现,互动交流,提高分享的有效性。
尽管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但是游戏过程中充满着教育的契机,作为教师必须要善于观察和扑捉这些机会,适时适度地引导和介入。
游戏的分享是一种相互讨论,交流,比较,启发的一种社会学习过程,尤其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就是教师进行指导游戏的良好时机,然而刚开始工作的我,在组织幼儿游戏讲评时,总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往往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举手发言,但每当我点到某一小朋友叫他来说说他今天发生的开心的事情之后,有些幼儿还是把手举得老高,嘴上说着:“我!我!我!”,有些幼儿就会和别的幼儿嬉闹,往往在分享的过程中就成了我和那位幼儿的单独对话,成效不是很大,这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小班幼儿尚未养成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二是因为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游戏水平比较低,加上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往往是单个字句,不能够吸引同龄儿童的兴趣,所以就会演变成教师与幼儿单独分享对话的局面。三是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上,很难在价值的问题上进行讨论,且语言发展仍然以简短句型为主。
面对分享时幼儿与教师个别交流现象的严重发生,我选择让幼儿回忆再现经验,以及集体讨论参与的方式进行分享。在分享的时候我总是让幼儿展示一下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SH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