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应急知识培训》,欢迎阅读!

应急知识培训讲座
主讲人:秦基伟
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帮助广大师生充分了解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在意外伤害发生时自救互救与应急处置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伤残,挽救生命,今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解一下应急知识:
一、什么是突发应急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具有如下特征:
1、突发性。对于突发事件是否发生,于什么时间、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爆发,以及爆发的程度等情况,人们都始料末及,难以准确地把握。
2、公共性。一是突发事件涉及公共利益,对公共财产或福利、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产生影响(通常是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上。二是涉及面比较广,需要调动和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信息等公共资源和力量。
3、危害的严重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有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这种损害性不仅体现在人员的伤亡、组织的消失、财产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上,而且还体现在突发事件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所造成的破坏性冲击,进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
4、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态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事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能事先描述和确定,难以预测,特别是在当做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世界里,这种连锁反应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突发事件复杂化,已经超出纯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范畴,变成一种含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社会危机。
5、处置的紧迫性。是指突发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极端重要,关系到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安危,需紧急采取特别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变,它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越来越大。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越快,反应决策越准确,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小。
6、广泛的影响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除了关注伤亡人数外,还密切关注事故发生原因、时间、地点等情况,从中得到的启示、总结出的经验教训等,从而使社会避免重蹈覆辙、重演悲剧。
二、突发应急事件分哪几类? 主要分成4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如,2009年全国大部地区的旱灾;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交通运输事故:2008年国庆期间,古灵山车祸。2005年11月13日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1、2003年的非典,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2、2009年的甲H1N1流感,截至目前,我国内地共报告49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出院251例,239例在院接受治疗。
3、手足口病,)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三、突发应急事件分哪几个等级?怎样分?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四、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加强值班
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值班工作责任制度,确保值班不断档不缺员。
2、强化宣传培训
除平时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外,要充分利用好节假日搞好宣传。 3、搞好隐患排查。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
4、搞好演练
我们要“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加强各项应急演练。 吾山中学 2015.3.31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R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