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的困境及路径研究

2023-11-03 23:39: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的困境及路径研究》,欢迎阅读!
社团,路径,困境,中小学,背景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的

困境及路径研究

摘要:目前,在“双减”背景下,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仍处在探索阶段,即便在政策支持下难题仍尤为突出:在多元化的课后服务内容中,学校往往会擅自选择,忽视体育与其他课后服务内容相比,体育“课后服务”以注重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若因执行不当导致课后服务无体育,短期效应看,“提升文化课成绩,增强核心竞争力”,学校、教师、家长获得满意答案;长远效应看,严重削弱学生体质健康,课后服务变为无稽之谈;另一方面,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人们普遍以“分数论”“金牌论”为指导理念,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大力支持校外培训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小学体育体育社团;困境及路径 1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的困境 1.1体育保障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全国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大部分学生已不堪承受现有体育运动负荷标准,运动伤害事故频发。运动伤害事件屡屡上演,上演之后便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纠纷连绵不断,甚至出现:学生只要在校园发生伤害事故,不论是学校领导、体育教师,还是班主任教师是否存在过失,必定负连带责任,甚至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还被认定为教学事故。加之现阶段,我国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时,在推定学校和学校工作人员主观过错时,除非学校能够举证,证明自己和自己的工作人员已经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方可免责。然而,由于教师、教练员的法律意识薄弱,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安全问题发生后,未及时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到需要做记录,形成书面报告。再者,校园里的监控范围狭窄,存在许多的监控死角,在安全事故发生时难以具备证据收集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家长的漫天要价也只能归责于任课老师及学校。

1.2体育场地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体育活动需求,甚至部分学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学生锻炼时无体育器材开放。


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开设因场地设施受限制,大多数学校仅开设场地设施相对要求较低的项目,难以满足学生对其他项目的需求。

1.3体育师资队伍短缺

学校领导认为学校升学率高、就业率好是吸引优质生源的品牌,是学校发展的保证,为此不顾一切地抓文化学习而忽视体育课,忽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校方认为当学校生源好的时候,明显感受到体育教师的不足,不利于体育课的开展,虽体育专业教师不会教,不懂体质测试,根本达不到体育教学质量,但若为满足现有学生的体育课开展而引进体育教师,当以后生源不足时,这些体育老师又无法胜任其他课程,对体育老师的待遇、出路表示担忧。

2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路径 2.1完善体育活动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要联合制定学校体育规范,完善学校体育法规,修改《学体育工作条例》,强化学体育教学、课外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工作,为学校处理学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提供法律、法规依据。主要包括:加快体育法修改、完善体育行政政法机制、强化体育行政执法机制、强化体育行政执法监督、加强体育行政权力监督、体育普法宣传等。

其次,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要加强社会组织培育,为第三方保险组织进入学校打通制度道,并建立健全过程监督评估机制,为学校和学生减轻经济压力。

最后,地方学校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校园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为学生全员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岗位培训机制,加强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校园体育活动监控覆盖面,为收集其过程资料解决纠纷提供事实依据。

2.2完善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使高校体育协会更好地发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教育部的学生体协将以足球、篮球、排球、冰雪等运动项目为引领,并根据项目特点和改革进展情况积极推进学校体育社团的发展。

2.3构建优质的体育师资团队


首先,要多渠道高质量地建立健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体育教育部门要加强体育院校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体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国家体育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的制度。比如,政府对退役运动员进行适当的安置,退役运动员再继续教育,获得从业资格,政府购买服务等。教育部门应完善有关政策,强化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采取学分制、延长学制、个性化授课、补课等措施,为优秀运动员创造良好的学业成绩,明令禁止高水平运动员在高校“挂名”完成学业情况。

其次,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逐步提高其薪资报酬,科学合理地确定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把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课余训练、竞赛等纳入教学工作量,并给予等量的薪资报酬,不仅限于课堂教学的课时费用。

最后,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一方面,科学、合理地确定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工作荷,将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课余训练、竞赛等纳入到体育教学任务中;另一方面,在评聘、评优、评优、晋升等方面,保证体育教师享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待遇。如学校要针对其工作职责、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制定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上,要做到全方位的考核,既要考核成绩,又要注意平时的成绩,要做到持续的管理,要有一个完整的档案,要把体育老师的业务学习、考核、业绩、培训次数、奖惩等工作情况都记录下来;评价标准要明确、切实可行,评价要采取学校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其他部门评价、学生评价、体育教师评价和体育教师评价。评价的结果是评价和晋升体育教师职务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3结束语

综上述,目前,由于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巨大,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种非全国性的教育系统,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给家长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也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为新时代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甄龙飞.我国中小学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5):181-182+218.

[2]杨茗钧.浅谈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对校园文化发展的作用[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5898-59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QJ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