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热词看中国当下社会

2023-03-15 01: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网络热词看中国当下社会》,欢迎阅读!
网络热,中国,当下,社会
网络热词看中国当下社会

严格说来,网络普及的时代早已过去,而现在正是网络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大事件引发各界的讨论,这件事还没有讨论出结果,另一件大事又不期而至。作为网络中的平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发言权的人们转战网络,以一种高调却并不优雅的姿态摆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们发明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来作为质疑自身权益的证明,那就是网络热词。这种热词多以讽刺中国当下社会为内容,以某位官员,明星或某个事件的经典语句(也叫官话)或事件简称为载体,多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怒。当然,其中也不乏积极的流行词汇。

网络热词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甚至影响到了为人处世的态度。试想一下,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时能说出“神马都是浮云”,能时常用“真给力啊老师”来拉拢师生关系,用新时代的“团购”来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用“围脖”记录人生感悟生活,对欺凌弱小的人说一句“我爸是李刚”,一生“被当爸”,考虑每件事前都会“做出一个艰难地决定”,对明星偶像“羡慕嫉妒恨”,写诗从来用“羊羔体”,介绍自己从来用“凡客体”,至少你会认为,这个人是个玩网络的,至于其内在的人格怎样则什么也看不出来。

我所说的上面一大段话,其实已经囊括了去年的十大网络热词。那么,网络热词是怎样诞生的呢?难道就凭微博飙升的点击率和回复就能捧出一个人人都会调侃的辞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过去的网络热词,多是用以简单的表示某种语气,例如“偶”“稀饭”,从而与一些方言扯上了联系,它们更多像是种语言游戏是网友挑战现有语言规范而创造出来的比较新鲜活泼的用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这种简单的聊天词汇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会网络也在逐渐走向一个统一体。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许多不和谐的东西却又无力申诉,只能通过网络的渠道,通过一个高度浓缩的词汇去概括某件事,而这种概括也往往是赋予了某种强烈的情感的。一旦这种情感得到了共鸣,网民们便会将这种影响扩大化,直至影响到生活。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热词不但反映了一种当下的社会现象,也反映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包含三种内容。一种称之为雷人心理。当下网络词汇为什么这么新奇,这么怪异,以至于越是“语不惊人”,越是“死不休”。人们都抱着一种能出众的心理发明词汇并为此殚精竭虑,喜闻乐用。第二种被称之为调侃心理,这也成为了网络语文风的大概趋势。调侃,即以一种幽默甚至是无奈的心理来面对社会现象,以表达自己对某一现实的不满。而生活中诸如此类的实例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最近刚发生的温州动车事故造成的社会非议,让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成为了反讽有关部门办事效率低,事故处理离谱的象征;又如前段时间流行的“躲猫猫”又是对于我国监狱制度弊端的反映。这种调侃在某种程度上的病态的,而恰当的调侃又让人们对社会事件能够聚焦更多的关注。第三种心理被称之为抽象的山寨心理,山寨这个词从前几年一直流行到现在,因为山寨事件出现频率从来就没有降低,而如今,网络热词也正面临着被山寨。它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实质则是一种拿来主义。人们与生俱来的从众心理,也使网络热词开始广泛甚至被滥用,网络热词创制及使用中的山寨心理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借用与改造已有形式(如谐音改字,类推仿造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更多人的即时接受、使用和传播,由此往往造成了某些网络热词一时的“井喷式”爆发。

让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拿今年的温州动车事故来说,这件事对我国铁道部造成的消极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在平常,我们说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是一种非常直白的表达,也不会有人经常用这个词。温州动车事故后,针对事故的处理采取还未救援完毕就开始掩埋事故车体的做法,王勇平的解释并不能让人信服。因此人们将他的发言截取到最小,最浓缩的阶段,然后大肆渲染,应用网络以表达人们对此解释的不能信服。很明显,人们通过各种渠道都无法将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于是通过平常的用语,通过微博,表达自


己对于有关部门对温州动车事故结局的无奈。因此,我认为,如果类似的网络语言出现,意味着有关部门要做的不是镇压或放任自流,而是警醒。毕竟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民意是不可违背的。这一类网络热词反映着人们对于事件的真实态度,从这一程度上看,热词的出现是进步的,也是必要的。

网络热词的一个特点是怪异,既然是对某一事件的反映,要引起网民的共鸣,就必须做到形式新颖,这就关系到人们的第一个心理,雷人心理。力求新奇怪异,以吸引注意,是网络热词如此怪得原因之一。举一个例子,“楼脆脆”乍看之下怎么也摸不着头脑的词,用一种怪异的修辞方法指出了一个事实,即反映出我国房地产事业中存在的严重弊端。如今房地市场如火如荼,房价飙升,买房的人增多,然而在数字繁荣的背后,却是房地产质量的质疑。简单的三个字,一个大事件。

总而言之,网络热词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表现,并被标上了中国的烙印。我们应该理智对待这些词汇,研究它的特点,让它成为一种监督机制,更加的合理规范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wN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