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学生出国(境)交流的措施研究

2023-10-10 14:3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推动高校学生出国(境)交流的措施研究》,欢迎阅读!
出国,推动,措施,高校,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推动高校学生出国(境)交流的措施研究

作者:何小英

来源:《求知导刊》2019年第04

要:推动学生出国(境)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之一。文章以武汉大学为例,从改革学期设置、设立专项奖学金、丰富项目模式、开展多维宣传、强化服务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推动学生出国(境)交流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出国(境)交流;项目模式;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4-0123-01

一、改革学期设置,方便学生出国(境)交流时间衔接

超过两个学期的多学期制是国际一流大学普遍采用的教学制度。近年来,我国“985”高校陆续开始实行三学期制。武汉大学从2018级新生开始全面实行三学期制,即将原来的春秋两个学期共40周的学习时间,调整为两个各18周的长学期和一个4周的短学期(称为第三学期)。其中,第三学期的时间跨度大致为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2018年以后入学的所有武汉大学本科生,在大学本科期间必须至少修读一次三学期课程,或至少参加一次三学期教学动。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两学期制在推动学生出国(境)交流方面的不足。比如,欧美许多高校暑假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短期课程,但一般6月底便开班,而以往中国学生还在忙于复习、考试等,即使心动,也难以选择。实行三学期制后,学生一般可以在625日前结束春季学期,顺利地与国(境)外大学的学期安排衔接。

二、设立专项奖学金,激发学生出国(境)交流积极性

经济因素一向是制约学生参加出国(境)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学业优秀而家庭贫困的学生而言。为激发学生出国(境)交流积极性,扩大交流项目受众范围,在积极争取互免学费、提供生活补助类型的交流项目之外,武汉大学还先后设立了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专项奖学金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研修专项奖学金并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本科生奖学金三年来累计资助本科生1413人次。研究生奖学金累计资助355名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120名博士研究生参加短期研修。 三、丰富项目模式,拓宽学生出国(境)交流渠道

一方面,武汉大学充分利用国家公派项目。近三年,武汉大学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录取人数稳步提高,2018年达328人,其中研究197人,双创新高。2018年,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申报50个,获批50个,获批率100%,获批项目数居全国第三;加拿大Mitacs本科生实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项目录取20人,录取人数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在稳步推进以学期为单位的常规校际交流项目之外,学校职能部门还根据不同院系的学科特点,协助有关院系以学生的专业实习为切入点,开发世界一流大学资源,定制实习实训项目。 四、开展多维宣传,营造国际化学习氛围

为便于学生及时、充分地获取出国(境)项目信息,了解出国(境)学习要求,提前规划准备,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项目宣传,包括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网站、校内公告栏、海报、电子屏、项目说明会、分享会等。作为12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武汉大学于20181130日举办了“2018年度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专项奖学金颁奖典礼,邀请不同项目类别的六名学生代表通过视频短片、重现交流场景、归纳项目得失、比较中外差异等与听众分享出国(境)交流经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 五、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平安留学保障机制

武汉大学通过优化项目校内选拔和审批流程,推进学生心理测评和行前培训,分类建立QQ群,打通与国(境)外学习学生的联系渠道等措施,实现不断线管理与服务。同时,还加强与国(境)外合作高校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与学工部、研工部等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学生事务常态化沟通机制和紧急事件处理机制,保障学生平安留学。此外,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教学管理规定,努力确保出国(境)交流学生回国后在学分认定、奖学金评定和保研推免等方面不受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张永华.推动大学生国际交流的困难与对策[J].科技通报,20094. [2]李晓静,邓潇玥,郭侃俊.高校学生境外交流及激励政策的设计[J].大学教育2015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XT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