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
范文一:钱穆论大学教育理念
【摘要】本文通过对钱穆先生文章中观点的整理和思考,结合当下现实,从理想教育模式的历史渊源、理想的大学教育理念、理想的大学教育制度和师道四个方面对理想的大学教育进行了实践构思。
【关键词】理想;大学教育;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师道
关于大学教育,钱穆先生写了一系列文章,如今均收录在《钱穆全集》如下篇册中:第30册《国史新论》有《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第32册《中国史学发微》有《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第41册《文化与教育》论教育的文章最多,包括《如何建立人文科学》、《改革大学制度议》、《理想的大学》、《理想的大学教育》、《一所理想的中文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之师道》、《中国之师道》、《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师道》;此外,第25册《中国学术通义》也有泛论学术与师道。钱穆先生的这些文章和论述,成文时间基本在20世纪30-40年代之间。当时的中国,在经历国共内战的同时,也遭受日本的野蛮侵凌,在国力积弱的情况下想要排外却不知如何排外。因此,钱穆提出了通过教育以变法自强的方法,想要从如下四个方面构建起理想的大学教育:理想教育模式的渊源、大学教育理念、大学教育制度、大学中的为师之道。
一、理想教育模式的渊源
论理想教育模式的渊源的文章主要出自《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和《中国教育思想大纲》这两篇文章,涉及两个要害。第一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精神。中国最早教育的目的并不专为传授知识,更不专为训练职业,而
是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在人和圣人之间筑起一座桥梁。除了教人以专业知识,还要教人以通德、通识,即教人做人,以及教人认清自己专业的立场意义,具有大局观,教人做一大雅之人,即所学的大道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第二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尊师重道情怀。中国传统教育的理想与精神在于,通过对学生先天自然天赋之性的教化而达成后天的人道文化之德;这就要求首先重视师道之人品人格,使其能先尽性成德,再来教人尽性成德。名师自然而然会有很多求知者不远千里前来求学。 二、理想的大学教育理念
钱穆先生所论的理想的大学教育理念,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性,一是自主性,两者密不可分。钱穆先生说:知识技能在外,心情德性在内。做人条件,内部的心情德性,更重要过外面的知识技能。①内在性主要指我们的教育要由内而外,要提倡的是教育的人生,而不是人生的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要用智慧与事业教育代替智识与职业教育。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人如何做人,所谓道不远人和尚友古人,就是说中国古代的教育理念就是将自觉,即自己觉悟和觉人,即授之于人结合起来,将所学用在实际做人之上,以身作则来教育他人,师道不熄,人道不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能生生不息的原因之所在。而关于教育的自主性,到了当代基本上是丧失的,因为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教育也基本上照搬西方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持否定态度,虽然到了现在又有所回归,但毕竟是一种浅显的回归,例如对于各大城市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牌,很多人看到却少有人真正的明白其中含义。在钱穆先生看来,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先认清自己的传统教育文化,在保持独立自主性的前提下再取舍和吸纳其他教育理念。为了达到内在和自主的两大理想大学教育理念,钱穆先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在各种专门学院之前需设立大学普通学院,以教人人生经验之最普遍根本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G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