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教的书

2022-10-06 08:00: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幼教的书》,欢迎阅读!
幼教,关于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幼教的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爱和自由》《正面管教》《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等等。

《卡尔威特的教育》原来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原型,教育方法大同小异,甚至一些教育手段是一样的。这两本书和《哈佛女孩刘亦婷》应该当做一个类别来读,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育手段需要家长拿出几乎100%的时间,用心思培养孩子,陪伴孩子学习目标是“天才型”少年。卡尔维特最后成长为一个小小年龄就完成几个博士学位的少年,好妈妈教育孩子最后以高出2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哈佛女孩则18岁考入哈佛。后来他们的人生如何不得而知。

《爱和自由》是孙瑞雪的书,之前看过她的很多视频,说实话看视频的时候对她有点抵触,觉得她太自以为是,而且我怀疑她所谓理论科学性。第一,看得出她受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影响,而佛洛依德的理论并不是科学,只是一种信仰;第二,她一定看过海灵格的书,相信能量、家庭序列对人的影响,而这些东西我也看过,并且一并认为是佛洛依德派的东西,她在培训中竟然使用家庭排序,让我震惊;第三,她受萨提亚的影响,《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提及的一些沟通方式被她多次使用,虽然她没有直接说明。而萨提亚的理论我也有很深的质疑。

直到看过她的书之后,我被改变了。她的书有理有据,严谨、客观,能看到科学论文的风范,书中多次引用蒙台梭利的观点。而蒙氏的一系列书翻译质量太低劣,读起来非常艰涩,作为蒙氏拥趸的孙瑞雪将蒙台梭利的理念解释得淋漓尽致,《爱和自由》一书中她将这些理念一一道来,意味深长。这本书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幼教书之一,其次在这本书里面也能看到《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正面管教》等等一系列书中提到的理论,而这些书在我眼里都是好书,都值得仔细阅读。

我很赞赏孙瑞雪将人的评估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社会系统,这个系统评估指标是:工作地位、收入、学历;或者学习成绩、考上哪个大学、会背多少唐诗宋词„这些体现了一个人所谓的社会价值;另一个评估系统是生命系统,评估指标是:有责任心、耐心、诚实、坚强、勇敢、豁达、坚韧不拔、理智等等体现人作为一个个体的特质。物质世界里迷失的我们往往社会系统去评估一个人,包括评估我们自己,以为社会地位高、物质丰富就会幸福快乐,以为这些就是生命追求的最后目标。而最后的结果是,无论我们社会地位多高、物质多么丰富我们还是不满足,还是不快乐。接着我们以为如果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物质财富才会让我们快乐,于是继续追寻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不知道还有另外一个系统需要成长,那个作为“人”的那一部分。

世人过于功利,我们习惯了用社会系统来评估自己,也会用这个系统区评估我们的孩子。此,从一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开始迫不及待渴望他们“成功”,希望孩子长大聪明过人、学习好、上好大学、有好工作、最终有好收入,于是我们孜孜不倦交给年幼的他认字、背诗、学数学、学外语,就像卡尔维特、就像好妈妈、就像哈佛女孩他们走过的路。

中国人普遍缺乏爱,更没有自由。佛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中提到,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本能的,由于这种爱是一种本能因此和动物并没有什么分别。他认为人类毕竟走出了自然,超越了自然,判断一个母亲是否真爱孩子,那么在孩子开始独立的时候,就会显现。一个真正爱孩子的母亲会鼓励孩子的独立,舍得孩子的离开,并且在孩子独立或者离开之后依然爱


他。因为她知道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而生命需要尊重,这是人和动物之爱的本质区别。只有爱自己胜过爱孩子的女人才会无法忍受孩子的独立。当孩子开始叛逆时,是因为他们独立意识的崛起,这时多数的父母没有选择尊重孩子,相反这些父母和孩子斗智斗勇,并最终让孩子听命于自己,做了“听话”的孩子;到孩子长大,有些父母会千方百计以爱的名义把孩子留在身边。归根结底,人们想要的是一个“听话”“孝顺”的孩子,一个父母的奴隶。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和自由生活18年或者20多年,那会多么可悲啊。可是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哪一个不是如此长大?!

还有的爸爸、妈妈抱怨孩子不听话,这时候就只能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身边有朋友就是这样。他们两人在童年都有过被父母打的经历,而两个人都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因此他们也会在自己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打孩子。他们不会检讨自己情绪管理有问题,反而认为是孩子有问题。动物世界的妈妈不管是狮子、老虎、大象,似乎对自己的幼仔都很温柔、耐心,没有看见过这些大型哺乳动物咬或者踢过孩子的。暴力对待孩子在我眼里连动物都不如,这是生为人的悲哀。

我们上一代人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鲜有反思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孩子能吃饱、穿暖长大已经不错了。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中长大,然后我们沿袭了父母的思维、习惯,接着养育我们的孩子,同样我们也没有什么反思。我们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缺乏“爱”和“自由”、沿袭着父母的方式被动地养着孩子。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情绪还需要管理看看今天那些暴脾气、急性子,他们生气的时候和他们自己年幼时候生气的状态并没有什么分别,回顾我们的教育经历,除了知识技能之外,我们并没有在其他方面能够有所提高,因此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讲,很多人还处在幼儿园阶段,还不会控制情绪、还不会尊重别人、还没有培养好足够的责任感关心别人、甚至关心人类。我们的心智停留在小时候。而这时心智尚处在幼儿园的我们开始养育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关键还需要父母的成长。我希望自己能够引领陪伴我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走向成熟。这些日子我常常和老公开玩笑,尤其是在有情绪的时候就会问提醒对方,是不是我们已经成长到四岁了。老公的狐朋狗友吃饭被我笑称幼儿小朋友要聚会了”。人生百态,看到闹情绪的朋友、同事,我感觉很有意思。

现实社会很多退休下来的人忽然变成了小孩,原因是这些人在工作单位用知识技能来工作一旦回到家里知识技能派不上用场,结果作为“人”的那一部分就显现出来了,老两口不是吵嘴就是打架、闹别扭,因为他们的心智的确还在幼儿园,和那里的小朋友没有什么分别。

早期教育的目标绝不是把孩子变成天才,变成活的百科全书、文字典。那些知识技能重要,但不是6岁之前孩子学习的主要目标。我也会开始早教,但我绝不赞成知识灌输。学习知识非常重要,人的社会价值也非常重要,等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再说。在上小学之前,这个小小的生命需要时间慢慢成长他的心灵、她的习惯、她的责任感、她的独立意识、她的好奇心、她的兴趣爱好、并且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个时间关键是孩子心智的成长。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心智永远停留在幼儿园。

《爱和自由》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又或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幸亏我是在儿子1岁半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感觉给我好好地洗了一下脑,感觉自己在教育方面还有很多需要重新学习的地方,接下来我


又订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孩子6岁之前太重要了。”——苏筠康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到爱的礼物。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本书是孙瑞雪教育机构经典图书《爱和自由》全新增订第四版。从第一版到今天的第四版,《爱和自由》已经走进几十万个家庭。千万个父母因此书而彻底改变,她们“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并从中学会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千万个孩子因此书而健康、愉悦地成长,成长为心理有力量、有强大自我、有创造品质的一代新人! 应广大父母的要求,此次增订,在保留原有全部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孙瑞雪老师最新经典讲座,向读者系统全面地阐述“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u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