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及活动反思》,欢迎阅读!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及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究活动,情愿大胆猜测并试验。 3、培育幼儿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教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究。(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究,教师观看指导。 (2)集体沟通。
师:刚刚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觉?
3、其次次探究。(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究。 (2)集体沟通。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
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外形,但只要一松手,(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奇妙。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帮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动身,联系生活进展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识又生疏,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活动一开头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着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消失使幼儿的留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究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K0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