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练》,欢迎阅读!

第一单元 第4课 课时练
1.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 ,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 ,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表达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 2.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 ,景帝相当亲热 ,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 ,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 ,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 ,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 ,每位侯爵一份 ,又把他们提升为王。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兄弟情谊 B.爱屋及乌 C.分割实力 D.分封爵位
3.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大事 ,其中包括军权的加强 ,史料记载“兵无常帅 ,帅无常兵〞 ,你认为这种做法最有可能发生在以下哪个朝代(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嘉定二年(1210年)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 ,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 A.中书门下 B.通判 C.枢密院 D.三司使 5.有学者认为 ,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 ,宋代不是弱 ,也不是贫 ,而是无效率。导致宋代“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藩镇割据出现 B.科举制完善 C.分割事权 D.重武轻文
6.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 ,实有相职。既有相职 ,却无相权。既无相权 ,却有相职〞。他指的制度是( ) 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度 C.明代的内阁制度 D.清代的军机处
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 ,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 ,用黑墨写字 ,并取名为“万年红〞 ,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祁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8.某同学通过查找材料确认了以下史实: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 ,丞相为三公之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互相牵制;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就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 ) ①从秦到明皇权不断加强
②从秦到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断加强 ③从秦到明相权不断削弱 ,直到消亡 ④丞相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公元1302年 ,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 ,无问巨细 ,往往作疑咨禀 ,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 ,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 ,如非重要事情 ,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
10.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 ,置书于左 ,索象于图 ,索理于书。〞相关的历史图示、图片 ,往往是学习历史时不可或缺的工具。阅读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和图示材料 ,答复相关问题。 请答复:
(1)根据所学知识 ,写出图一、二中字母所代表的历史含义。 (2)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变化?
(3)从图一到图四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它们表达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根本特征?
(4)基于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分别概括历史图片和图示在学习、探究历史中的作用。
11.(2019·石家庄)自明朝宣德以来 ,中央机构互相倾轧。明英宗登基后 ,太皇太后委政内阁 ,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奏本拟出处理意见 ,交皇帝裁定 ,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 A.内阁地位有所提高 B.明英宗时初设内阁制 C.宦官参政阻碍阁权 D.内阁制保证了官僚团结
12.以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 1 - / 3
13.(2019·济宁)1377年 ,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 ,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 ,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14.(2019·扬州)嘉庆帝亲政之初 ,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 ,那么其权过重〞 ,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 ,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 ,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说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15.阅读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 ,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 ,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 ,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 ,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 ,只是迫于时代 ,迫于外面一切形势 ,改头换面 ,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 ,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 ,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 ,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 ,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专制 ,这一说法 ,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答复:
(1)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
(2)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专制〞的观点。
第一单元 第4课 课时练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A
【解析】 关键在于理解“斑马式〞的含义 ,斑马身上的条纹是并行的。 2.【答案】 C
【解析】 汉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 ,外表上是施恩 ,实际上分割了王国的实力。 3.【答案】 C
【解析】 “兵无常帅 ,帅无常兵〞表达了兵帅别离的措施 ,这出现在宋朝。 4.【答案】 C
【解析】 宋代王师北定事务属于军事方面 ,枢密院拥有发兵之权 ,应选C项; 中书门下、通判、三司使分管行政、地方监察、财政 ,排除A、B、D三项。 5.【答案】 C
【解析】 为防止权臣篡权 ,宋代采取了分割事权的策略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这在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的同时 ,也导致了北宋行政效率的低下。 6.【答案】 C
【解析】 “虽无相名〞说明已废除了丞相 ,这只能是明代以后 ,“实有相职〞说明该制度还有一定的权力 ,这只能是内阁制度 ,清代的军机处无任何实权。 7.【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万年红〞 ,“红〞与“朱〞义同 ,并用阶级分析法分析可知 ,祁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是其真实意图。 8.【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达的是中央官职的设置 ,不能表达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排除含②的A、D两项;明朝废除了丞相 ,排除含④的B项。 9.【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本身来看 ,中央的中书省批评了各行省的事事禀报 ,强调一般问题自行解决 ,由此可以看出目的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故答案选C项;材料强调重要事情依然要及时禀报 ,可见并未扩大行省权力 ,故排除A项;材料无从表达强化君主专制 ,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监察制度 ,故排除D项。 10.【答案】 (1)A.丞相 B.御史大夫 C.尚书省 D.中书省 (2)废除丞相 ,六部直属于皇帝。
(3)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权力高度集中。 (4)图片:创设历史情景;再现历史;体验历史。
- 2 -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IN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