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文化差异论文》,欢迎阅读!

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张翠青
【摘 要】文化差异常常导致交际中的误解,中学英语教学要关注中英文文化差异,着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具体表现 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高措施 意义 【案例】
某文艺团体出国演出,团里指定一年轻女演员负责照顾一位六十多岁的年长男演员。出美国机场时,年轻女演员自然帮年长的老师推行李车,机场一位工作人员见状马上对这位男老师说:不应该让一位小姐推行李而男士空手走路。在这里,西方的“女士优先”礼仪规则和中国的“长者为上”礼仪规则由于文化价值取向不同而相撞了。
随着国际贸易、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文化差异对交际所带来的困难、误解甚至冲突不容小觑。《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着力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并了解西方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世界。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的学习,几乎把英语学习等同于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不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导致学生在实际交际中暴露对英语文化不够了解的缺陷。 一、中西交际习惯差异的常见表现
1.称呼和问候。英语中的称谓比较笼统,不像汉语那样一目了然。比如,在汉语中,表哥和堂哥、侄子和外甥均有明确所指,而英语中则没有这样细分。中国人喜欢在职业前面加姓来称呼对方,如王经理、李老师,而西方人一般用Mr.,Mrs.,Miss.等。中国历来有尊老爱幼的传统,“老”是智慧与威望的体现,所以在中国文化里称“老王、老李”是对别人的尊敬,称“王老、李老”更是尊崇有加。而在西方社会里,老就意味着即将失去劳动能力,不中用了,所以西方人不喜欢别人这样称呼自己。中国人见了面喜欢问候“吃饭了吗?”或者“你去哪儿啊?”这和西方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西方人喜欢从天气来开始一段交谈。
2.关于隐私。中国人见了面喜欢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以示关心,这些在西方通常是禁忌的话题。西方人的习惯是“不问女士年龄,不问男士收入”。
3.感谢与应答。西方人在收到礼物时会当面打开并表示感谢,而我们往往会在客人离开后才拆开礼物。中国人回应对方感谢往往会说“哪里哪里”,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就会变成笑话。
其实,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几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差异的产生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西方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注重实证,关注个体与局部;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认识事物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既然东西方文化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要实现中西方良好的沟通与了解,就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堂训练方法。
(1)以教材为核心,渗透语言文化基础教学。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跨文化意识渗透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通过对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篇章结构、修辞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章中蕴涵的文化意义,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要紧扣教材中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基本的英汉语言文化的比较,使学生了解二者的语用差异,力求运用得体。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一单元“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讲的是与人相处,教师应当就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讨论东西方人们相处的习惯差异,培养他们的英语文化意识。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第二单元“language”谈论英语语言及其历史,英语语言经历了古英语、中期英语和现代英语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教师要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学习英语发展的过程,了解其历史发展对现代英语的影响。 (2)模拟语言情境,尝试角色扮演。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把语言知识传授和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可突出一些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背景下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教师指定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并要求他们尽量按照扮演的角色和言语交际的环境正确使用语言。它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如听力、应用能力、语感、观察力、灵活性、想象力和即兴表达能力等,还会对学生的认识兴趣产生积极影响。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我们周围缺少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因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就是观察西方人如何交际。通过多媒体手段,一方面其中精彩的片断和对白对学生学习外语是很好的教学示范;另一方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能使学生领略到不同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风土人情、地理概貌打开了一叶天窗,提供了大量信息,远远超过了书本文字所能提供的文化知识。这些片断不仅包括日常琐事,而且将西方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资源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地道的英语,而且扩大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面,培养了文化能力。
2.精心组织第二课堂,让能力提升潜移默化。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歌曲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人们的喜怒哀乐,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演剧,从演剧的反复排练中切身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也可以搞化妆晚会,如在讲授圣诞节话题过后,举行圣诞节化妆晚会,使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在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很多,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网站,让他们浏览、欣赏、下载一些图文并茂的英美文化知识。可以介绍一些优秀的原声电影给学生,教师在举办一些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讲座时,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学生也可以和西方学生结成笔友,共同去学习、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三、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意义
1.关注中西文化差异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语言的内涵,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广泛运用的语言,更深入地了解西方国家,更好地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服务。
2.关注中西文化差异有助于解决和避免文化差异所引起的冲突,从而更好地融入世界,让外界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国家,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更大地发挥我国在国际上的作用。
3.关注中西文化差异有利于本国语言的学习。在学习中,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比较,有助于学生更精准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这反过来又会促进我们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是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基础,只有当学生拥有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时,他们才能够在实际交际中得体运用、应付自如。高中英语教学要扩大学生与西方文化接触的范围,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理解中西文化差异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1世纪的世界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只有拥有全面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的人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游刃有余、抓住机遇取得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p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