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的历程》,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的历程
作者:刘园园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1期
摘 要:目前,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从制度的角度去研究学前教育问题,还有待深入。本文从清末民初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时期,简要梳理学前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试图对当下的学前教育制度现状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动态的认识,为学前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学前教育制度 变迁 历史进程
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是奠基性事业,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从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第一家带有实验性质的幼儿园——鼓楼幼儿园算起,我国学前教育研究已有91年的历史。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历经沧桑,在曲折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然而,从制度角度研究学前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将我国学前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分为清末民初时期的初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1] 一、清末民初时期的初创
一般认为,1904年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癸卯学制》的组成部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颁布,迈出了我国近代学前教育制度建设的第一步。“蒙养院作为幼儿教育机构纳入学制系统,但不算做正式学校制度。” 章程详细规定了蒙养院入学年龄等条件,以及授课方式、教育宗旨等。1906年学部颁布了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武、尚公、尚实”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形式确定的教育宗旨。[2]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对清末以来的教育进行改革。相继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等,较《癸卯学制》,该学制有两项关于学前教育制度的变动。一是可设女学的规定,有利于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二是清末“蒙养院”更名为“蒙养园”,而且不占学制年限。此学制虽然较《癸卯学制》有较大进步,反映了资产阶级对于学前教育的要求,但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规定依然没有改变封建落后的性质。[3]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
南京政府自成立起,为结束教育的混乱,恢复正常教育活动,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是我国全国上下长时间酝酿、讨论后形成的思想结晶,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影响最大的学制。学前教育机构改名为“幼稚园”,属于初等教育阶段,确立了学前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学前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G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