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2022-11-28 06:04: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教学五步法》,欢迎阅读!
古诗词,步法,教学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版的语文课本中读占一席之地,第一、三册课本中分别编入了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风格不同,意蕴各异。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2002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有一定难度,从另一方面显示出社会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条件下,中西方文化交流呈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吸纳国外先进科技文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对青少年进行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新教材的出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条件,针对一、三册大量古诗词的出现,结合教学实际,我尝试着运用了五步诗歌教学法,具体阐述如下: 一、

古诗歌由于时空的距离,与现代学生多少有些隔膜,因此,首先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入手。古诗词的教学情境,是与古诗词的内容有关的课堂气氛与情感体验的总称,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无论是一首音乐还是一段录像片段,都能很好的创设处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景气氛,能够迅速集中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鉴赏兴趣,尽快融入诗词的意境。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我认为,这是鉴赏古诗词的前提条件。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音乐入题。

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通过背景音乐的渲染,能够营造气氛,烘托意境,从而与诗作主旋律达到共鸣。如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作者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及诗中描绘的梦中仙境,学生很难进行深刻的体味,选择来自瑞士的班得瑞乐团演奏的《仙境》中的一个片断,让学生提前背诵诗歌内容,结合音乐,闭目冥想,体味诗歌和音乐的相通之处,达到诗歌意境的有效渲染。再如讲柳永的《雨霖铃》,学生如果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在讲课之前用录音机播放徐小凤的歌曲《送别》,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离别的悲凉,进而达到鉴赏这首词的离别意境的目的。音乐语言来诠释诗歌语言,使学生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音乐消除了时空的隔膜,音乐与诗词结合,引导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诗歌的无穷魅力。 第二、相关名句入题。 通过背诵相关诗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积极鉴赏诗歌的主动性。如讲杜甫的《登高》之前,让学生背诵已学过的杜甫的其他诗歌,很快调动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第三、作者的简介及生平入题。 如讲杜甫的诗歌之前,系统地讲解杜甫的四个生活阶段,让学生了解杜甫的思想与感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主旨以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再有也可讲解与诗歌相关的故事,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时,让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及四大爱情民间传说的其他故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人们在传说中寄寓的美好情感。 二、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


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歌的韵味,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情感才被深刻的品味出。

第一、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景,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

第二、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配音朗读,学生更易受感染,效果会更好。如讲《琵琶行》时,配以《梁祝》的相关片断,结合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让学生更加充分的体味音乐的无穷魅力。 第三、给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学生可以自己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 如讲《孔雀东南飞》时,由四名学生自选角色,当堂朗读,学生既熟悉了情节,疏通了诗意,另外,在情感的表达上加入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效果不错。 外,还可采用分组读,领读,齐读等其他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赏

有了以上两个环节的充分准备,赏析也就没有了障碍。诗歌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 赏析诗句,体味意境。有无意境,意境经营得如何,是判断一首诗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鉴赏古诗词,关键要学会挖掘其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交融而创造出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学生找出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意象,就能结合相关知识体味出词中所表达出的伤别离的情怀。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都具有固定的寓意,如子规的悲惨凄恻,鱼的自由惬意,牡丹的高贵美好,梅的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等等。

第二、 作者生平简介,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比如学习李清照词,必须了解她的生活经历,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然后再把《声声慢》《一剪梅》(第三册)对比阅读。

第三、 了解结构特色及艺术手法的使用。《琵琶行》的双线结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诗歌的夸张地使用及丰富的想象力,与他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如《秋浦歌》《望天门山》,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此诗的艺术手法。 四、

诗歌的意境丰富而又深邃,主旨博大而又精深,教师的讲解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还需要进行深入地思考。教师要启发学生敢于质疑,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拘泥于教参的观点及现成的说法,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历史的角度和艺术的创作等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性评价。悟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深刻的主旨。 五、

要求学生注意整理笔记,常记常写。强化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积累同一位诗人的其他名篇名句,积累同一风格或同一流派的其他诗人的作品,广泛阅读,多方面积累。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可能一蹴而成,必须经过刻苦的努力,必须具备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总之,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ha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