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论文》,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和其它课程一样,必须养成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收集资料等多种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上课前,学生除了准备好上课所用的东西,如教科书、练习本、笔等以外。还应把上一节所学的内容认真地进行课前预习,同时唱唱英文歌或chant,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要养成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主动积极,大胆开口;声音响亮,流利朗读;服从指挥,快乐游戏的好习惯。 1.遵守纪律,专心听讲。
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没有搞小动作的机会。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 ”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我要求学生静心听,但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弱,特别是在听别人发言时,常常容易走神,因此,设计全班分组竞赛,要求学生给别的学生纠错,这样,即能让学生做到静听,又能让他们有竞争与参与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积极主动,大胆开口。
在课堂上应积极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好习惯,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自始自终让学生保持兴趣。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气氛中大胆地说英语。教师还应适时地创设一些适合这一语言的情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这些情景之中去,通过实践,提高学习效率。
3. 声音响亮,流利朗读。
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抓好范读和领读就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在朗读时漫不经心,有的学生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特别在集体朗读时,常伴有拖音,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为此,就要对症下药,变换教法,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4.服从指挥,快乐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儿童的天使。” 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游戏更是必不可少,它给枯燥的语言知识戴上了生动、有趣的光环,使学生向往去接近它,乐于去拥有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如玩耍、吃饭、买东西等,或者播放一些英语节目,如英语卡通片、
英语儿歌等,让学生感受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首先老师应严格按照四线三格要求规范书写,同时板书应设计合理,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养成动脑钻研的习惯。
在课堂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索的好习惯。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 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与人合作是集体教育的一个方面。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学习,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地听,不嘲笑同学的错误等。
总的来说,习惯是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p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