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浅论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手段制作成的动画,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如何将现代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教学,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急需攻克的课题,也是语文界诸多同仁孜孜探求的崭新主题。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将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此,本文谨以文言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就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它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优点等方面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起到较好的铺垫、造势、渲染、引领作用。例如《三峡》一课,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佳作,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的,制作时,我没有追求繁杂、华艳,而只是从能否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感悟与联想和能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些方面着想。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音乐、图片和文字的有机配合,这对营造课堂气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来欣赏三峡的美景。(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这些情景激起了学生求知与表达的欲望,学生纷纷要求尝试朗读 ,要求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种气氛之下再辅之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课后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很令我满意。这里,视觉和听觉的协调配合,在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的同时,更有力而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与常规手段相比较,多媒体可以加大课时的容量。例如,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一文,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豪放派词人。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学习这篇文章,需要了解本文作者复杂的情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如果不能了解背景的话,怎能很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的把握更无从谈起。但背景的内容很多,黑板又无能为力,这时借助于多媒体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其次,在对文言文课外阅读方面,多媒体更有它独具的特点。《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除掌握课内文言文外,还能阅读浅易的课外文言文。那么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言文片断练习,抄黑板浪费功夫浪费时间,一版不行还得擦掉再抄。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文言词汇的理解。
由于文言词汇距离我们时间久远,许多词义与今天有很大区别,比如:“河”,古代专指“黄河”,今义是各种河流的总称;还有常见的“走”、“妻子”……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词义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用列图表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并根据具体语境去体会,就会使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从而使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也使繁琐的说教变得简洁而清晰。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中散文形式小品文的情境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欣赏写景小品文,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其中流淌的音乐美,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创造的情境美。那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配乐朗诵,其教学效果就不是其它手段所能比了。
朗读文言语句的语速是急切还是舒缓,语气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轻松愉悦等,一般来说,名家的朗读把握得非常到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为学生的有感情朗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听朗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时,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我在诵读此文时,利用多媒体的音响设备,配上了《高山流水》的曲子,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悦耳动听。深深感染了学生,大家纷纷效仿。另外古典文章的用韵规律,也都在配乐朗诵中完美地表现出来。同学们在模仿朗读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文章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利用多媒体语音设备,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是多么的重要,也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也要自己动手,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较为简单实用的教学课件。我PowerPoint操作界面清新自然而且简单,容易掌握;内容上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拥有独特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用先进的教育手段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2lG.html